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中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新中国高考标语教育价值取向的嬗变及其反思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导论第9-29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二、概念界定第11-13页
    三、理论基础第13-16页
    四、文献综述第16-25页
    五、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5页
    六、研究思路、内容及研究对象的确定第25-26页
    七、研究重、难点及主要研究方法第26-29页
一、新中国高考标语教育价值取向的演变第29-47页
    (一)文革时期高考标语“读书无用”的价值取向及其形成第29-33页
        1.高考标语“读书无用”的价值取向第30-31页
        2.高考标语“读书无用”价值取向的形成第31-33页
    (二)高考恢复初期高考标语“尊重知识”、“奉献祖国”的价值取向及其形成第33-37页
        1.高考标语“尊重知识”、“奉献祖国”的价值取向第33-35页
        2.高考标语“尊重知识”、“奉献祖国”价值取向的形成第35-37页
    (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高考标语“改变命运”的价值取向及其形成第37-41页
        1.高考标语“改变命运”的价值取向第37-39页
        2.高考标语“改变命运”价值取向的形成第39-41页
    (四)近年来个别高考标语“生命关怀”的价值取向及其形成第41-47页
        1.个别高考标语“生命关怀”的价值取向第42-43页
        2.高考标语“生命关怀”价值取向的形成第43-47页
二、新中国高考标语的教育价值取向嬗变的反思第47-63页
    (一)新中国高考标语教育价值取向的特点第47-48页
    (二)高考标语教育价值取向嬗变的归因第48-63页
        1.招生、就业制度与教育主体的相互作用第48-52页
        2.国际局势对我国人才战略的影响第52-56页
        3.传统社会文化对大众心理的干扰第56-58页
        4.教育主体生命意识的迷失第58-59页
        5.人性需求是价值取向的力量源泉第59-63页
三、“生命关怀”:高考标语教育价值的应然转向第63-71页
    (一)以人性化的制度为导向,激发学生潜能的施展第63-65页
    (二)紧跟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体现多元、包容的价值观第65-66页
    (三)传递个性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的社会文化第66-67页
    (四)促进教育主体“生命意识”的觉醒第67-69页
    (五)考虑人性多层次的需求,把实现自我价值作为奋斗目标第69-71页
结语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0页
致谢第80-8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行动研究--以攀枝花市Q中为例
下一篇:EBacc改革与英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