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1.合作意识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 第9页 |
2.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中学数学主要的教学策略 | 第9-10页 |
3.学校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 | 第13-15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合作学习 | 第15-16页 |
2.小组合作学习 | 第16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8页 |
1.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2.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 第18-25页 |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 第18-19页 |
1.合作学习的内涵 | 第18页 |
2.合作学习的特征 | 第18-19页 |
(二)合作学习的类型 | 第19-23页 |
1.帮助——接受型 | 第20-21页 |
2.协同——接受型 | 第21-22页 |
3.帮助——发现型 | 第22-23页 |
(三)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1.教学互动理论 | 第23页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3.动机激发论 | 第24-25页 |
二、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现状与问题发现 | 第25-33页 |
(一)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现状 | 第25-29页 |
1.小组分组人数及形式 | 第25-26页 |
2.小组合作学习过程 | 第26-28页 |
3.小组成员关系 | 第28-29页 |
4.学习效果 | 第29页 |
(二)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1.分组的问题 | 第29-30页 |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 | 第30-33页 |
三、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改进计划 | 第33-38页 |
(一)小组编排 | 第33-34页 |
1.小组规模 | 第33-34页 |
2.小组成员结构 | 第34页 |
(二)教师角色转变 | 第34-35页 |
1.顺应学生的思维 | 第34-35页 |
2.加强课堂监控力度 | 第35页 |
(三)提升学生合作意识 | 第35-36页 |
1.激发学生合作动机 | 第35-36页 |
2.合作技能“七字诀” | 第36页 |
(四)不同课型的合作学习时间的调整 | 第36-38页 |
四、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及课堂效果分析 | 第38-48页 |
(一)实施程序 | 第38页 |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措施 | 第38-41页 |
1.加强实验班各学科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学习 | 第38页 |
2.联合学校为实验班的学生家长提供教学咨询 | 第38-39页 |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第39-40页 |
4.小组编排 | 第40-41页 |
5.提升学生的合作技巧 | 第41页 |
(三)小组合作教学实例 | 第41-45页 |
1.概念课 | 第41-43页 |
2.习题课 | 第43-44页 |
3.复习课 | 第44-45页 |
(四)实施效果 | 第45-48页 |
1.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变化分析 | 第45-46页 |
2.从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分析 | 第46-48页 |
五、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运用的反思 | 第48-51页 |
(一)研究中获得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经验 | 第48页 |
1.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 第48页 |
2.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 | 第48页 |
(二)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1.过于喧哗 | 第48-49页 |
2.“搭车”现象 | 第49页 |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进计划 | 第49-51页 |
1.针对“过于喧哗”的问题解决 | 第49-50页 |
2.针对“搭车”现象的问题解决 | 第50-51页 |
结束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