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交通事故与道路线形 | 第20-26页 |
2.1 道路线形概述 | 第20-24页 |
2.1.1 直线 | 第21-22页 |
2.1.2 圆曲线 | 第22-23页 |
2.1.3 缓和曲线 | 第23-24页 |
2.2 道路线形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分析 | 第24-25页 |
2.2.1 直线影响 | 第24页 |
2.2.2 弯曲道路影响 | 第24页 |
2.2.3 道路线形组合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 道路线形数据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Web的交通事故点相关道路线形数据获取方法 | 第26-40页 |
3.1 Web数据采集 | 第26页 |
3.2 网络道路数据概述 | 第26-27页 |
3.3 交通事故点文字描述数据获取 | 第27-28页 |
3.3.1 Deep Web数据 | 第27-28页 |
3.3.2 交通事故点文字描述数据获取方法 | 第28页 |
3.4 数据源接口模型设计 | 第28-35页 |
3.4.1 有限自动机原理 | 第29页 |
3.4.2 文件接口模型设计 | 第29-30页 |
3.4.3 XML文件自动机模型设计 | 第30-31页 |
3.4.4 JSON文件自动机模型设计 | 第31-33页 |
3.4.5 DXF文件自动机模型 | 第33-35页 |
3.5 交通事故点相关道路线形数据获取 | 第35-39页 |
3.5.1 电子地图概述 | 第35-36页 |
3.5.2 道路空间数据源概述 | 第36页 |
3.5.3 交通事故点空间坐标获取方法 | 第36-38页 |
3.5.4 坐标转换 | 第38页 |
3.5.5 事故点相关道路线形空间数据获取 | 第38-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数据预处理及分段 | 第40-55页 |
4.1 数据预处理 | 第40-47页 |
4.1.1 数据变换概述 | 第40页 |
4.1.2 道路线形数据变换 | 第40-41页 |
4.1.3 数据清洗概述 | 第41-42页 |
4.1.4 变道行为数据识别与处理 | 第42-44页 |
4.1.5 道路线形数据清洗 | 第44-47页 |
4.2 道路线形数据分段 | 第47-53页 |
4.2.1 道路线形特征分析 | 第47-48页 |
4.2.2 常用道路线形数据分段方法 | 第48页 |
4.2.3 方位角转换 | 第48-50页 |
4.2.4 整体最小二乘法 | 第50-51页 |
4.2.5 基于整体最小二乘法的道路线形数据分段方法 | 第51-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测试系统开发及实例 | 第55-63页 |
5.1 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5-58页 |
5.1.1 事故点数据导入 | 第56页 |
5.1.2 道路空间数据获取 | 第56-57页 |
5.1.3 数据处理 | 第57页 |
5.1.4 可视化显示 | 第57-58页 |
5.2 实例 | 第58-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3-65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3页 |
6.2 论文不足 | 第63-64页 |
6.3 未来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