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23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2-14页 |
1. “微时代”的迫切需求 | 第12-13页 |
2. 大作文写作教学收效甚微 | 第13页 |
3. “微写作”题型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 | 第13-14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1. 国内微写作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2. 国外微写作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四)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1-23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2.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一、微写作界说 | 第23-32页 |
(一) 微写作的概念界定 | 第23-26页 |
1. 写作 | 第23-24页 |
2. 微写作 | 第24-26页 |
3. 相关概念辨析 | 第26页 |
(二) 微写作的特征 | 第26-30页 |
1. 微言大义 | 第26-27页 |
2. 文体多样 | 第27-28页 |
3. 应用广泛 | 第28-29页 |
4. 主体性强 | 第29-30页 |
(三) 微写作的分类 | 第30-32页 |
二、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问题针对性 | 第32-43页 |
(一) 写作教学的四组矛盾 | 第33-36页 |
1. 原始素材储备多,写作材料输出少 | 第33-34页 |
2. 内心表达冲动强,写作文章兴趣低 | 第34-35页 |
3. 写作技巧记诵全,写作过程应用难 | 第35页 |
4. 写作训练频次多,写作应用效果差 | 第35-36页 |
(二) 矛盾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1. 原始素材处理失当 | 第36-37页 |
2. 写作过程僵化冗长 | 第37-38页 |
3. 写作技巧机械模仿 | 第38-39页 |
4. 写作类型片面集聚 | 第39-40页 |
(三) 微写作的问题针对性 | 第40-43页 |
1. 精要加工原始材料 | 第40页 |
2. 全面激发写作兴趣 | 第40-41页 |
3. 深度模仿写作技巧 | 第41-42页 |
4. 专项训练应用文体 | 第42-43页 |
三、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43-56页 |
(一) 研究资料的收集 | 第43页 |
(二) 调查结果的呈现 | 第43-48页 |
1. 维度一:微写作认知及态度调查 | 第43-45页 |
2. 维度二:微写作内容调查 | 第45-46页 |
3. 维度三:微写作过程调查 | 第46-47页 |
4. 维度四:微写作评价方式调查 | 第47-48页 |
(三) 存在问题的梳理 | 第48-52页 |
1. 学生在微写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 第48-50页 |
2. 教师在微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52页 |
(四) 问题原因的分析 | 第52-56页 |
1. 缺乏统一的微写作教学参考 | 第52页 |
2. 微写作仍未全面进入量化测评 | 第52-53页 |
3. 教师创新意识薄弱 | 第53-54页 |
4. 学生学习动机功利 | 第54-56页 |
四、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指导策略 | 第56-75页 |
(一) 独立的教学地位 | 第56-59页 |
1. 课程标准中应有相关表述 | 第56-58页 |
2. 教学中应有独立课时安排 | 第58-59页 |
3. 考试测评中应有题型设置 | 第59页 |
(二) 系统的教学内容 | 第59-63页 |
1. 教材内的微写作教学内容梳理 | 第59-61页 |
2. 教材外的微写作教学内容开发 | 第61-63页 |
(三) 丰富的教学模式 | 第63-72页 |
1. 阅读型微写作教学模式 | 第64-68页 |
2. 活动型微写作教学模式 | 第68-71页 |
3. 共享型微写作教学模式 | 第71-72页 |
(四) 多元的写作评价 | 第72-75页 |
1. 评价主体多元化 | 第72-74页 |
2. 评价标准多元化 | 第74-75页 |
结语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附录 | 第78-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