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9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二、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1-12页 |
四、理论支撑 | 第12页 |
五、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第一章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颜色词”分析 | 第19-36页 |
第一节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颜色词”运用理论探析 | 第19-24页 |
一、科学基础 | 第19-21页 |
二、语言催化 | 第21-22页 |
三、文化根基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颜色词”分类 | 第24-31页 |
一、从使用频率上分类 | 第24-28页 |
二、从修辞手法上分类 | 第28-29页 |
三、从搭配对象上分类 | 第29-31页 |
第三节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颜色词”特点 | 第31-35页 |
一、数量逐渐扩大 | 第32-33页 |
二、修辞手法增多 | 第33-34页 |
三、文体作用凸显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二章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堂“颜色词”教学的问题及意义 | 第36-48页 |
第一节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堂“颜色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第36-37页 |
二、随心所欲,不成体系 | 第37-38页 |
三、墨守成规,生搬硬套 | 第38-39页 |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堂“颜色词”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9-43页 |
一、忽略身心的科学发展 | 第39-41页 |
二、缺少相关的理论修养 | 第41-42页 |
三、缺乏合适的方法指导 | 第42-43页 |
第三节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堂“颜色词”教学的意义 | 第43-47页 |
一、思维与语言的统一 | 第44-45页 |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第45-46页 |
三、科学性与想象性的统一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堂“颜色词”教学的改进措施 | 第48-73页 |
第一节 循序渐进,以学生为主体 | 第48-59页 |
一、第一学段一目了然,直观性感知“颜色词” | 第48-52页 |
二、第二、三学段启发联想,多角度建立“颜色体系” | 第52-56页 |
三、第四学段举一反三,创造性学习“颜色词” | 第56-59页 |
第二节 注重理论,以教师为主导 | 第59-65页 |
一、厚积薄发,讲“颜色”要学习知识 | 第59-60页 |
二、有的放矢,讲“颜色”要围绕目标 | 第60-62页 |
三、秉要执本,讲“颜色”要立足文本 | 第62-65页 |
第二节 多措并举,以教学活动为纽带巧讲“颜色词” | 第65-72页 |
一、妙用想象法,活跃思维 | 第65-68页 |
二、巧用对比法,提高能力 | 第68-70页 |
三、连用修辞法,鲜活语言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第79-80页 |
后记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