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10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0页 |
第四节 文章结构 | 第10-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第一节 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 第13页 |
第二节 《聊斋志异》英文译本概览 | 第13-15页 |
第三节 “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 第15-19页 |
第三章 明清社会的“照妖镜”—《聊斋志异》 | 第19-23页 |
第一节 蒲松龄的坎坷人生 | 第19页 |
第二节 《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 第19-21页 |
第三节 《聊斋志异》译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第四章 奈达与“功能对等”理论 | 第23-27页 |
第一节 “功能对等”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功能对等”理论的局限性 | 第25-27页 |
第五章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 第27-38页 |
第一节 文化负载词的定义 | 第27页 |
第二节 中国复杂的称谓文化 | 第27-33页 |
一、亲属称谓 | 第27-30页 |
二、官职称谓 | 第30-32页 |
三、姓名称谓 | 第32-33页 |
第三节 民俗词汇的处理方法 | 第33-38页 |
一、婚嫁习俗词汇的翻译 | 第33-35页 |
二、民俗典故的处理方法 | 第35-3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8-41页 |
第一节 三个英译文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第38页 |
第二节 三个英译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效果的总体评价 | 第38-39页 |
第三节 中国古典典籍英译的发展趋势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