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13-16页 |
1.研究目的 | 第13页 |
2.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一、赛译水浒及其译者主体性研究 | 第16-30页 |
(一)赛珍珠与中国小说的渊源 | 第16-20页 |
1.赛珍珠与中国小说 | 第16-18页 |
2.赛译《水浒》研究 | 第18-20页 |
(二)赛译《水浒》中,作为弱势文化的汉语对强势文化英语的反抗 | 第20-21页 |
(三)赛珍珠选择金批《水浒》的原因 | 第21-30页 |
1.赛珍珠的双重文化身份及其影响 | 第22-23页 |
2.译者主体性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 | 第23-25页 |
3.译者个人主体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 | 第25-30页 |
二、赛译《水浒》在不同层面上对原著文化的保留 | 第30-42页 |
(一)词语层面:文化相关词汇的处理 | 第31-36页 |
1.陌生化时间词汇 | 第31-32页 |
2.陌生化姓名表述及称谓语 | 第32-35页 |
3.陌生化用典以及其他文化词汇 | 第35-36页 |
(二)句法层面:汉语竹式结构在译文中的体现 | 第36-38页 |
(三)篇章层面:中国特色说书体风格在译文中的展示 | 第38-40页 |
(四)赛译水浒对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的启示 | 第40-42页 |
三、《水浒传》原著中文化因素对译作传播的影响 | 第42-50页 |
(一)再版情况看赛译水浒在国外的接受度 | 第42-44页 |
(二)西方学术界对赛译水浒的评论 | 第44-46页 |
(三)读者对赛译水浒的反馈 | 第46-48页 |
(四)赛译水浒转译及其他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