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成人依恋风格与信息可识别性对大学生捐赠意愿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问题提出第9-10页
    1.3 研究构思第10-12页
        1.3.1 研究目的第10页
        1.3.2 研究假设第10-11页
        1.3.3 研究程序第11-12页
2 文献综述第12-22页
    2.1 捐赠意愿的研究第12-15页
        2.1.1 捐赠意愿的定义第12页
        2.1.2 捐赠意愿的测量第12-13页
        2.1.3 捐赠意愿产生的心理机制第13-14页
        2.1.4 个人捐赠意愿的影响因素第14-15页
    2.2 求助者信息可识别效应的研究第15-18页
        2.2.1 求助者信息可识别效应的定义第15页
        2.2.2 求助者信息可识别效应产生的内部机制第15-17页
        2.2.3 求助者信息可识别效应的影响因素第17-18页
    2.3 成人依恋的研究第18-22页
        2.3.1 成人依恋的定义第18页
        2.3.2 成人依恋的划分及测量第18-19页
        2.3.3 依恋行为系统与施爱行为系统第19-20页
        2.3.4 成人依恋风格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第20-22页
3 研究一 捐赠情境中求助者信息可识别效应的研究第22-25页
    3.1 研究假设第22页
    3.2 研究方法第22-24页
        3.2.1 研究设计第22页
        3.2.2 被试第22页
        3.2.3 材料与测量第22-23页
        3.2.4 实验程序第23页
        3.2.5 数据分析第23-24页
    3.3 结果第24页
    3.4 讨论第24-25页
4 研究二a 成人依恋风格与求助者信息可识别性对捐赠意愿的影响第25-31页
    4.1 研究假设第25页
    4.2 研究方法第25-27页
        4.2.1 研究设计第25页
        4.2.2 被试第25-26页
        4.2.3 材料与测量第26页
        4.2.4 实验程序第26页
        4.2.5 数据处理第26-27页
    4.3 结果分析第27-29页
        4.3.1 依恋焦虑与可识别性对捐赠意愿的方差分析第27-28页
        4.3.2 依恋回避与可识别性对捐赠意愿的方差分析第28-29页
    4.4 讨论第29-31页
        4.4.1 依恋焦虑与可识别性对捐赠意愿的影响第29-30页
        4.4.2 依恋回避与可识别性对捐赠意愿的影响第30-31页
5 研究二b 启动依恋安全、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可识别性对捐赠意愿的影响第31-37页
    5.1 研究假设第31页
    5.2 研究方法第31-33页
        5.2.1 研究设计第31页
        5.2.2 被试第31页
        5.2.3 材料与测量第31-33页
        5.2.4 实验程序第33页
    5.3 数据处理第33-35页
        5.3.1 三种启动条件下书写的有效性差异及情绪差异数据分析结果第33-34页
        5.3.2 启动成人依恋风格与可识别性对捐赠意愿交互作用分析第34-35页
    5.4 讨论第35-37页
6 总讨论第37-41页
    6.1 求助者信息可识别性对捐赠意愿的影响第37页
    6.2 成人依恋与可识别性对捐赠意愿的影响第37-41页
        6.2.1 依恋焦虑与可识别性对捐赠意愿的影响第37-38页
        6.2.2 依恋回避与可识别性对捐赠意愿的影响第38-39页
        6.2.3 依恋安全与可识别性对捐赠意愿的影响第39-41页
7 研究总结第41-42页
    7.1 结论第41页
    7.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41-42页
        7.2.1 研究创新第41页
        7.2.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7页
附录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五年制高职生心理韧性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以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