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20-22页 |
第2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解读 | 第22-37页 |
2.1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内涵 | 第22-24页 |
2.1.1 文化的定义 | 第22页 |
2.1.2 校园文化的起源和定义 | 第22-23页 |
2.1.3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定义 | 第23-24页 |
2.2 高职院校园文化特征 | 第24-29页 |
2.2.1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凸显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 第24-25页 |
2.2.2 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满足学生的文化交流需求 | 第25页 |
2.2.3 继承学院传统文化,发扬优势学科文化 | 第25-27页 |
2.2.4 融入地域文化,与徽商精神相结合 | 第27-28页 |
2.2.5 与企业文化相呼应,增强校企合作 | 第28-29页 |
2.3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设计的原则 | 第29-33页 |
2.3.1 整体性原则 | 第29页 |
2.3.2 开放性原则 | 第29-30页 |
2.3.3 个性化原则 | 第30页 |
2.3.4 职业性原则 | 第30-31页 |
2.3.5 艺术性原则 | 第31-32页 |
2.3.6 主导性原则 | 第32-33页 |
2.4 高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常见问题 | 第33-37页 |
2.4.1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不明确 | 第33-34页 |
2.4.2 物质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有机结合 | 第34页 |
2.4.3 针对常见问题提出的建议 | 第34-37页 |
第3章 国内高职院校教学室内空间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 第37-46页 |
3.1 国内高职院校教学室内空间的常见问题 | 第37-40页 |
3.1.1 缺乏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 | 第37-38页 |
3.1.2 缺乏人性化设计 | 第38-39页 |
3.1.3 整体规划凌乱,缺乏联系 | 第39-40页 |
3.2 国内高职院校教学室内空间的设计形式 | 第40-44页 |
3.3 国内高职院校教学室内空间相关问题的建议 | 第44-46页 |
3.3.1 从人性化的角度构筑高职院校教学室内空间 | 第44页 |
3.3.2 从多样性的角度构筑高职院校教学室内空间 | 第44-45页 |
3.3.3 从整体性的角度构筑高职院校教学室内空间 | 第45-46页 |
第4章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的表达方式简要分析 | 第46-52页 |
4.1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的空间场所 | 第46-48页 |
4.1.1 共享空间 | 第46页 |
4.1.2 交通空间 | 第46-47页 |
4.1.3 教学空间 | 第47-48页 |
4.1.4 办公空间 | 第48页 |
4.2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核心价值的表达 | 第48-52页 |
4.2.1 人文关怀的表达 | 第48-50页 |
4.2.2 地域文化的表达 | 第50页 |
4.2.3 育人理念的表达 | 第50-51页 |
4.2.4 专业特色的表达 | 第51-52页 |
第5章 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项目为例 | 第52-73页 |
5.1 学校概况 | 第52-53页 |
5.2 项目概述 | 第53-56页 |
5.2.1 项目实施背景 | 第54页 |
5.2.2 项目筹备情况 | 第54-55页 |
5.2.3 项目建设进度 | 第55-56页 |
5.3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在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 第56-62页 |
5.3.1 校园文化底蕴单薄 | 第56-57页 |
5.3.2 设计方面千篇一律,专业文化特色缺失 | 第57-58页 |
5.3.3 人性化设计的缺失 | 第58-59页 |
5.3.4 问卷调查 | 第59-62页 |
5.4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项目设计方案 | 第62-73页 |
5.4.1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项目的设计思路 | 第62-63页 |
5.4.2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项目的构成要素 | 第63-70页 |
5.4.3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国贸学院校园文化项目设计解读 | 第70-7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3-76页 |
6.1 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