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五年制高职生心理韧性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以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前言第7-9页
    1.1 选题背景第7页
    1.2 研究目的第7页
    1.3 研究意义第7-8页
        1.3.1 理论意义第7页
        1.3.2 现实意义第7-8页
    1.4 研究的内容与假设第8-9页
        1.4.1 研究内容第8页
        1.4.2 研究假设第8-9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9-15页
    2.1 五年制高职生第9页
    2.2 心理韧性的概念界定第9-10页
        2.2.1 心理韧性的概念第9-10页
    2.3 心理韧性的研究范式和模型第10-12页
        2.3.1 心理韧性的研究范式第10页
        2.3.2 心理韧性的模型第10-12页
    2.4 心理韧性的测量方法第12-13页
    2.5 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韧性中运用的相关研究第13-15页
        2.5.1 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第13页
        2.5.2 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韧性中的运用第13-15页
第三章 研究一:五年制高职生心理韧性现状调查研究第15-24页
    3.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3.1.1 被试第15页
        3.1.2 研究工具第15页
        3.1.3 研究过程第15-16页
        3.1.4 数据处理第16页
    3.2 五年制高职生心理韧性现状调查研究结果第16-20页
        3.2.1 五年制高职生心理韧性描述性统计结果第16页
        3.2.2 五年制高职生心理韧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第16-20页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20-22页
        3.3.1 五年制高职生心理韧性总水平的讨论与分析第20-21页
        3.3.2 五年制高职生心理韧性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讨论第21-22页
    3.4 结论第22-24页
第四章 研究二:五年制高职生心理韧性的团体辅导研究第24-32页
    4.1 研究设计第24-26页
        4.1.1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理论依据第24页
        4.1.2 心理韧性干预维度的筛选第24-26页
    4.2 研究方法第26-27页
        4.2.1 研究对象第26页
        4.2.2 干预设计第26-27页
    4.3 五年制高职生《做生活中的QQ糖》心理韧性团体辅导方案第27-28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28-32页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第32-35页
    5.1 在实验干预前、后的测量结果的比较与分析第32-33页
    5.2 影响研究效果的可能因素分析第33-35页
第六章 总结第35-36页
    6.1 总结论第35页
    6.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2页
附录第42-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成人依恋风格与信息可识别性对大学生捐赠意愿的影响
下一篇:群际接触对老年歧视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