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吡咯喹啉醌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1 PQQ的分子结构 | 第8页 |
1.1.2 PQQ的性质和功能 | 第8-9页 |
1.1.3 PQQ生产方法 | 第9页 |
1.2 吡咯喹啉醌的生物合成及进展 | 第9-11页 |
1.2.1 PQQ生产菌株及基因簇 | 第9页 |
1.2.2 PQQ的生物合成机制 | 第9-10页 |
1.2.3 PQQ微生物发酵法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3 高通量选育方法 | 第11-12页 |
1.3.1 诱变育种 | 第11-12页 |
1.3.2 高通量筛选 | 第12页 |
1.3.3 流式细胞术 | 第12页 |
1.4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5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5-17页 |
2.1.1 菌株 | 第15页 |
2.1.2 培养基 | 第15页 |
2.1.3 主要溶液及试剂 | 第15-16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6-17页 |
2.2 菌株培养方法 | 第17页 |
2.2.1 多孔板培养 | 第17页 |
2.2.2 摇瓶培养 | 第17页 |
2.2.3 发酵罐培养 | 第17页 |
2.3 高通量筛选方法 | 第17-18页 |
2.3.1 制备荧光标记样品 | 第17页 |
2.3.2 ARTP诱变 | 第17-18页 |
2.3.3 流式细胞仪分选 | 第18页 |
2.3.4 高通量筛选 | 第18页 |
2.4 发酵优化的方法 | 第18-19页 |
2.4.1 甲醇浓度的优化 | 第18页 |
2.4.2 氮源种类及浓度的优化 | 第18页 |
2.4.3 金属离子的优化 | 第18-19页 |
2.4.4 生长因子的优化 | 第19页 |
2.4.5 种子培养基的优化 | 第19页 |
2.5 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2.5.1 菌体浓度的测定 | 第19页 |
2.5.2 甲醇浓度的测定 | 第19页 |
2.5.3 PQQ的检测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1-44页 |
3.1 高通量选育PQQ高产菌株 | 第21-25页 |
3.1.1 样品染色条件的优化 | 第21页 |
3.1.2 流式细胞仪分选活细胞的确定 | 第21-22页 |
3.1.3 ARTP诱变致死率的测定 | 第22-23页 |
3.1.4 高通量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23-24页 |
3.1.5 高产菌株的高通量筛选 | 第24-25页 |
3.2 摇瓶水平M.extorquens1-C6产PQQ培养基优化 | 第25-36页 |
3.2.1 不同浓度甲醇对PQQ合成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2 不同氮源对PQQ合成的影响 | 第26页 |
3.2.3 金属离子对PQQ合成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4 生长因子对PQQ合成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5 种子培养基的优化 | 第29页 |
3.2.6 Plackett-Burman设计及分析 | 第29-31页 |
3.2.7 最陡爬坡设计及分析 | 第31-32页 |
3.2.8 Box-Behnken设计及分析 | 第32-36页 |
3.3 3L发酵罐M.extorquens1-C6产PQQ发酵优化 | 第36-44页 |
3.3.1 甲醇浓度对分批发酵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2 pH对分批发酵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3 补料发酵对PQQ产量的影响 | 第39-44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主要结论 | 第44页 |
展望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