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 第15-30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5-24页 |
一、高效课堂 | 第15-16页 |
二、教学模式 | 第16-17页 |
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 第17页 |
四、“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 | 第17-24页 |
第二节 “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 | 第24-26页 |
一、适应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24-25页 |
二、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的需要 | 第25页 |
三、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 | 第25-26页 |
第三节 “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原则 | 第26-30页 |
一、因材施教原则 | 第26-28页 |
二、教学民主原则 | 第28页 |
三、竞争与合作并存原则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曲阜一中“高效6+1”语文教学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30-49页 |
第一节 曲阜一中“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情况 | 第30-33页 |
一、教师培训、交流会 | 第30-31页 |
二、优秀教师公开示范课 | 第31页 |
三、推行校领导“不定时”听课制度 | 第31-32页 |
四、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教师运用“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的情况 | 第33-42页 |
一、教师对于“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认识不深刻 | 第34-36页 |
二、教师备课“形式化”,了解学生不到位 | 第36-37页 |
三、教师主导作用受限,课堂组织能力薄弱 | 第37-40页 |
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化,语文味难寻 | 第40-42页 |
第三节 学生对“高效6+1”教学模式的接受情况 | 第42-49页 |
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 | 第42-43页 |
二、部分学生欠缺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 第43-45页 |
三、小组合作缺乏层次性 | 第45-46页 |
四、课堂展示演变成优生的“表演秀” | 第46-49页 |
第三章 “高效6+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完善策略 | 第49-71页 |
第一节 “高效6+1”教学模式中学校的改进措施 | 第49-51页 |
一、建设有效的教研队伍 | 第49-50页 |
二、创建多样化的奖励评价制度 | 第50-51页 |
第二节 “高效6+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改进措施 | 第51-59页 |
一、转变教师观念,强化学习 | 第51-53页 |
二、了解学生学情,精心备课 | 第53-54页 |
三、发挥主导作用,掌控课堂全局 | 第54-57页 |
四、活用模式,展现“三味”课堂 | 第57-59页 |
第三节 “高效6+1”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改进措施 | 第59-63页 |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 第59-60页 |
二、增强自主学习意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 第60-61页 |
三、分工合作,分层讨论 | 第61-62页 |
四、全员参与,激情展示 | 第62-63页 |
第四节 我的一节“高效6+1”语文课堂教学 | 第63-71页 |
一、《边城》课堂实录 | 第63-68页 |
二、“高效6+1”模式的教学总结与反思 | 第68-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附录 | 第74-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