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车轴楔横轧成形与轧后质量控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空心车轴的国内外进展和成形方法 | 第12-17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空心车轴加工方法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成形方法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4 国外与国内空心车轴生产企业 | 第16-17页 |
1.3 楔横轧轧制空心车轴的提出 | 第17页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1.4.1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空心件楔横轧旋转条件及模具设计 | 第20-37页 |
2.1 楔横轧工艺介绍 | 第20-21页 |
2.2 楔横轧轧制原理 | 第21-22页 |
2.3 空心件多楔楔横轧的旋转条件 | 第22-28页 |
2.3.1 简单横轧的旋转条件 | 第22-24页 |
2.3.2 一般实心件楔横轧的旋转条件 | 第24-25页 |
2.3.3 空心工件楔横轧的旋转条件 | 第25-28页 |
2.4 楔横轧车轴的模具设计 | 第28-33页 |
2.4.1 车轴毛坯的尺寸确定 | 第28-30页 |
2.4.2 楔横轧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2.4.3 楔横轧模具设计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31-33页 |
2.5 导板机构的确定 | 第33-35页 |
2.5.1 导板之间距离的确定 | 第33-34页 |
2.5.2 导板工作面宽度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高速列车车轴楔横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7-50页 |
3.1 塑形成形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 第37-39页 |
3.1.1 体积成形的有限元软件种类介绍 | 第37页 |
3.1.2 楔横轧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选取 | 第37-38页 |
3.1.3 DEFORM软件简介 | 第38-39页 |
3.2 DEFORM中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9-47页 |
3.2.1 材料模型的建立 | 第39-45页 |
3.2.2 DEFORM中的摩擦模型建立 | 第45-47页 |
3.2.3 楔横轧中的热边界条件 | 第47页 |
3.3 有限元模拟时模型的简化 | 第47-48页 |
3.4 楔横轧空心轴三维实体的建模 | 第48-49页 |
3.5 模拟实验的方案数据参数的设定 | 第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楔横轧高速列车车轴的成形过程数值模拟 | 第50-64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高速列车空心车轴的整体变形特点 | 第50页 |
4.3 列车空心轴成形过程中金属流动规律分析 | 第50-55页 |
4.3.1 空心车轴成形的位移场分析 | 第51-53页 |
4.3.2 空心车轴成形的速度场分析 | 第53-55页 |
4.4 列车空心车轴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场分析 | 第55-58页 |
4.4.1 空心车轴轧件楔入应力场分析 | 第55-57页 |
4.4.2 空心车轴轧件展宽应力场分析 | 第57-58页 |
4.5 列车空心车轴成形的应变场分析 | 第58-62页 |
4.5.1 空心车轴轧件楔入段应变场分析 | 第58-60页 |
4.5.2 空心车轴轧件展宽段应变场分析 | 第60-62页 |
4.6 空心车轴成形过程的轧制力分析 | 第62-6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楔横轧空心车轴椭圆度与损伤分析 | 第64-77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楔横轧成形质量评定方法 | 第64-67页 |
5.2.1 椭圆度的介绍 | 第64-66页 |
5.2.2 楔横轧损伤的评判准则 | 第66-67页 |
5.3 楔横轧空心车轴的轧后质量模拟分析 | 第67-75页 |
5.3.1 空心车轴椭圆度的分析 | 第67-68页 |
5.3.2 椭圆度与芯棒直径的关系 | 第68-71页 |
5.3.3 空心车轴的轧后损伤分析 | 第71-74页 |
5.3.4 轧件损伤与芯棒直径的关系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