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飞行体姿态测量系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2 姿态测量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第11-14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姿态测量系统方案设计 | 第16-24页 |
2.1 设计要求 | 第16页 |
2.2 主要指标及分析 | 第16-19页 |
2.2.1 工作频率 | 第16-17页 |
2.2.2 中频选择 | 第17页 |
2.2.3 噪声系数 | 第17-18页 |
2.2.4 灵敏度 | 第18页 |
2.2.5 动态范围 | 第18-19页 |
2.3 姿态测量系统原理 | 第19-22页 |
2.3.1 飞行体上天线附近电磁场的仿真 | 第19页 |
2.3.2 线极化波提供的飞行体旋转信息 | 第19-20页 |
2.3.3 飞行体瞬时旋转角的获取与计算 | 第20-22页 |
2.4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2-23页 |
2.4.1 接收前端原理框图 | 第22页 |
2.4.2 MCU处理设计框图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系统功能电路的理论与设计 | 第24-60页 |
3.1 指标分配与行为级仿真 | 第24-25页 |
3.2 微带天线 | 第25-32页 |
3.2.1 微带天线理论简介 | 第25-29页 |
3.2.2 矩形微带贴片天线设计 | 第29-32页 |
3.3 射频电路 | 第32-38页 |
3.3.1 低噪声放大器 | 第32-34页 |
3.3.1.1 低噪放设计理论简介 | 第32页 |
3.3.1.2 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 第32-34页 |
3.3.2 带通滤波器 | 第34-38页 |
3.3.2.1 交叉耦合滤波器理论简介 | 第34-36页 |
3.3.2.2 交叉耦合SIR带通滤波器设计 | 第36-38页 |
3.4 本振电路 | 第38-48页 |
3.4.1 X波段压控振荡器 | 第38-45页 |
3.4.1.1 振荡器理论简介 | 第38-41页 |
3.4.1.2 X波段压控振荡器设计 | 第41-45页 |
3.4.2 功率放大器 | 第45-48页 |
3.4.2.1 放大器理论简介 | 第45-46页 |
3.4.2.2 功率放大器设计 | 第46-48页 |
3.5 混频器电路 | 第48-51页 |
3.5.1 混频器理论简介 | 第48-50页 |
3.5.2 混频器设计 | 第50-51页 |
3.6 中频处理电路 | 第51-56页 |
3.6.1 中频滤波器 | 第51-53页 |
3.6.1.1 中频高通滤波器设计 | 第51-52页 |
3.6.1.2 中频低通滤波器设计 | 第52-53页 |
3.6.2 检波放大电路 | 第53-56页 |
3.6.2.1 对数放大理论简介 | 第53页 |
3.6.2.2 对数检波放大器设计 | 第53-54页 |
3.6.2.3 运算放大器设计 | 第54-56页 |
3.7 MCU处理设计 | 第56-59页 |
3.7.1 单片机选型及介绍 | 第56页 |
3.7.2 系统整体流程图 | 第56-58页 |
3.7.3 系统初始化设计 | 第58页 |
3.7.4 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 第58-5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系统功能电路的实现 | 第60-64页 |
4.1 接收前端电路布版 | 第60-61页 |
4.2 单片机布版 | 第61-62页 |
4.3 系统整体结构实现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64-77页 |
5.1 微带贴片天线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5.2 射频电路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65-68页 |
5.2.1 低噪放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5.2.2 带通滤波器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5.3 本振电路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5.3.1 X波段压控振荡器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68-69页 |
5.3.2 功率放大器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5.4 混频器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5.5 中频处理电路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71-74页 |
5.5.1 对数放大检波电路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5.5.2 动态范围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5.6 系统整机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5.6.1 系统整机测试平台搭建 | 第74页 |
5.6.2 系统整机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7-78页 |
6.1 总结 | 第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