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螺旋桨等效盘模型的滑流影响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图表清单 | 第8-11页 |
| 注释表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数值计算方法 | 第18-21页 |
| 2.1 引言 | 第18页 |
| 2.2 数值计算软件 | 第18-19页 |
| 2.2.1 Fluent | 第18页 |
| 2.2.2 NUMECA | 第18页 |
| 2.2.3 软件的选择 | 第18-19页 |
| 2.3 三维 N-S 方程求解 | 第19-20页 |
| 2.3.1 控制方程 | 第19页 |
| 2.3.2 湍流模型 | 第19-20页 |
| 2.4 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等效盘模型的建立 | 第21-40页 |
| 3.1 引言 | 第21页 |
| 3.2 等效盘模型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3.3 螺旋桨受力分析 | 第22-23页 |
| 3.4 叶素的升、阻力系数的确立 | 第23-24页 |
| 3.5 气流诱导攻角的确立 | 第24-25页 |
| 3.6 等效盘前后压差和环向速度差的建立 | 第25-26页 |
| 3.7 螺旋桨主要性能参数 | 第26页 |
| 3.8 等效盘模型在 FAN 模型中的实现 | 第26-33页 |
| 3.8.1 FAN 模型计算精度校验 | 第27-28页 |
| 3.8.2 等效盘边界条件的给定 | 第28-30页 |
| 3.8.3 UDF 使用经验 | 第30-33页 |
| 3.9 等效盘模型初步分析 | 第33-39页 |
| 3.9.1 等效盘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5页 |
| 3.9.2 等效盘计算所得流场初步分析 | 第35-39页 |
| 3.10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等效盘模型的改进 | 第40-48页 |
| 4.1 引言 | 第40页 |
| 4.2 改进方法 | 第40-45页 |
| 4.2.1 盘前气流环向诱导速度的取值 | 第41-43页 |
| 4.2.2 桨尖涡损失修正的改进 | 第43-45页 |
| 4.3 改进后的等效盘模型与理论方法计算结果对比 | 第45-47页 |
| 4.4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等效盘模型的实验验证及流场分析 | 第48-65页 |
| 5.1 引言 | 第48页 |
| 5.2 螺旋桨地面静态试验 | 第48-49页 |
| 5.3 螺旋桨三维实体扫描 | 第49-51页 |
| 5.4 数值计算方法 | 第51-55页 |
| 5.4.1 等效盘计算 | 第51-53页 |
| 5.4.2 NUMECA 计算 | 第53-55页 |
| 5.5 计算结果 | 第55-64页 |
| 5.5.1 螺旋桨拉力、扭矩对比 | 第55-56页 |
| 5.5.2 流场分析 | 第56-64页 |
| 5.6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螺旋桨滑流与短舱/进气道干扰流场分析 | 第65-77页 |
| 6.1 引言 | 第65页 |
| 6.2 总体布局及 S 弯进气道设计 | 第65-66页 |
| 6.3 数值方法 | 第66-68页 |
| 6.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8-75页 |
| 6.5 小结 | 第75-77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 7.1 工作总结 | 第77-78页 |
| 7.2 工作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