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注释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 第12-13页 |
1.1.2 无人机群协同空战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15页 |
1.2.1 超视距阶段机群协同空战算法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近视距阶段机动决策算法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大规模无人机群分组 | 第18-40页 |
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 无人机群分组的数学模型 | 第19-21页 |
2.2.1 敌方无人机群分组模型的建立 | 第19页 |
2.2.2 我方无人机群分组模型的建立 | 第19-21页 |
2.3 无人机群分组决策分析 | 第21-31页 |
2.3.1 算法分析 | 第21-25页 |
2.3.2 基于 FCM 算法的敌方无人机机群分组 | 第25-26页 |
2.3.3 基于改进 FCM 算法的敌方机群分组 | 第26-29页 |
2.3.4 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GSA)的我方机群分组决策 | 第29-31页 |
2.4 仿真算例与分析 | 第31-39页 |
2.4.1 敌方无人机群的分组仿真分析 | 第31-35页 |
2.4.2 我方无人机群的分组仿真分析 | 第35-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小组无人机群超视距协同攻击决策 | 第40-52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敌方无人机威胁评估及其权重分析 | 第40-43页 |
3.2.1 态势威胁评估 | 第40-41页 |
3.2.2 威胁指标权重分析 | 第41-43页 |
3.3 小组无人机群协同攻击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3.4 小组无人机群协同攻击决策分析 | 第44-46页 |
3.4.1 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GSA)的协同攻击决策 | 第44-45页 |
3.4.2 基于启发式遗传模拟退火算法(HGSA)的协同攻击决策 | 第45-46页 |
3.5 仿真算例与分析 | 第46-50页 |
3.5.1 由层次分析法及灰色关联法评估威胁权重系数 | 第46-47页 |
3.5.2 小组无人机群协同攻击决策仿真分析 | 第47-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小组无人机群近视距协同机动决策 | 第52-64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无人机二维机动模型 | 第52-54页 |
4.3 无人机小组机动决策分析 | 第54-59页 |
4.3.1 预测影响图方法描述 | 第54页 |
4.3.2 群决策理论的描述 | 第54-55页 |
4.3.3 基于预测影响图的无人机机动决策模型 | 第55-57页 |
4.3.4 基于群决策方法的小组机群机动决策分析 | 第57-59页 |
4.4 仿真算例与分析 | 第59-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基于 MAK 平台的小组无人机群协同空战仿真 | 第64-70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MAK 仿真平台概述 | 第64-65页 |
5.3 小组无人机群超视距协同空战 MAK 仿真 | 第65-67页 |
5.4 小组无人机群近视距协同机动 MAK 仿真 | 第67-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全文的研究工作与成果 | 第70-7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