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问题提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现有研究不足 | 第11页 |
1.3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5.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5.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2.1 心理虐待 | 第13-16页 |
2.1.1 在行为和动机角度的定义 | 第13-14页 |
2.1.2 在心理虐待所带来后果上的定义 | 第14-15页 |
2.1.3 心理虐待的表现形式 | 第15-16页 |
2.2 执行功能 | 第16-18页 |
2.2.1 执行功能的结构 | 第16-17页 |
2.2.2 执行功能的作用 | 第17-18页 |
2.3 受心理虐待者执行功能的相关研究 | 第18-22页 |
2.3.1 虐待、执行功能与行为障碍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2.3.2 心理虐待、执行功能与行为障碍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2.3.3 心理虐待、执行功能与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 | 第20-22页 |
第3章 研究方案 | 第22-24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3.2 研究方案 | 第22-23页 |
3.3 研究路线 | 第23-24页 |
第4章 儿童期受心理虐待者执行功能研究 | 第24-46页 |
4.1 实验一受心理虐待者的抑制功能特点 | 第24-31页 |
4.1.1 实验目的 | 第24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4.1.3 实验设计 | 第25页 |
4.1.4 实验程序 | 第25-26页 |
4.1.5 统计处理 | 第26-27页 |
4.1.6 结果分析 | 第27-30页 |
4.1.7 讨论 | 第30-31页 |
4.2 实验二受心理虐待者的记忆刷新特点 | 第31-39页 |
4.2.1 实验目的 | 第31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31页 |
4.2.3 实验设计 | 第31-32页 |
4.2.4 实验程序 | 第32-34页 |
4.2.5 统计处理 | 第34-35页 |
4.2.6 数据分析 | 第35-38页 |
4.2.7 讨论 | 第38-39页 |
4.3 实验三受心理虐待者的任务转换特点 | 第39-46页 |
4.3.1 实验目的 | 第39页 |
4.3.2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4.3.3 实验设计 | 第40页 |
4.3.4 实验程序 | 第40-41页 |
4.3.5 统计处理 | 第41-42页 |
4.3.6 数据分析 | 第42-44页 |
4.3.7 讨论 | 第44-46页 |
第5章 总讨论与研究展望 | 第46-49页 |
5.1 总讨论 | 第46-47页 |
5.2 心理虐待者执行功能的影响因素 | 第47-48页 |
5.3 创新与展望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