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基于人人网的交互学习活动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研究概述第8-19页
    1.1 选题背景与缘由第8-9页
        1.1.1 人人网等社会性软件的广泛兴起和应用第8页
        1.1.2 交互对学习活动开展及效果的重要作用第8-9页
        1.1.3 人人网对交互学习活动开展的支持优势第9页
    1.2 相关概念辨析第9-11页
        1.2.1 学习活动第9-10页
        1.2.2 交互第10页
        1.2.3 交互学习活动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6页
        1.3.1 人人网的相关研究第11-12页
        1.3.2 学习活动的相关研究第12-14页
        1.3.3 交互的相关研究第14-16页
        1.3.4 本研究聚焦的问题第16页
    1.4 研究目标与意义第16-17页
        1.4.1 研究目标第16-17页
        1.4.2 研究意义第17页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19页
        1.5.1 研究内容第17页
        1.5.2 研究方法第17-19页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第19-25页
    2.1 理论基础:人人网环境下交互学习活动设计的理论支撑第19-21页
        2.1.1 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提供交互学习活动设计框架第19页
        2.1.2 情境学习理论提供个体视角下促进学习者交互的策略第19-20页
        2.1.3 群体动力学理论提供群体视角下促进学习者交互的策略第20-21页
    2.2 实践基础:人人网对交互学习活动的理念与技术支持第21-25页
        2.2.1 人人网的创建理念与现代学习理念的不谋而合第21-22页
        2.2.2 人人网的技术环境对交互学习活动的支持优势第22-25页
第3章 基于人人网的交互学习活动方案设计第25-38页
    3.1 前端分析:以学习者为中心激发学习者交互的内在动机第25-27页
        3.1.1 学习内容分析第25-26页
        3.1.2 学习者分析第26页
        3.1.3 学习目标分析第26-27页
    3.2 要素设计:以活动为中心保障学习者交互的外在动力第27-33页
        3.2.1 活动任务设计第27-28页
        3.2.2 活动资源设计第28-29页
        3.2.3 活动工具设计第29-30页
        3.2.4 活动规则设计第30-31页
        3.2.5 活动策略设计第31-32页
        3.2.6 活动评价设计第32-33页
    3.3 优化设计:以评价为中心促进交互学习活动方案优化第33页
        3.3.1 教师评价第33页
        3.3.2 学生评价第33页
        3.3.3 自我评价第33页
    3.4 设计案例:“人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交互学习活动方案第33-38页
        3.4.1 活动背景第34页
        3.4.2 学习者特征第34-35页
        3.4.3 活动方案第35-38页
第4章 基于人人网的交互学习活动个案实施第38-45页
    4.1 准备阶段:创建公共平台,搭建活动社区第38-39页
    4.2 实施阶段:课堂实时交互,课后异步交互第39-43页
        4.2.1 课堂交互,导入主题第39-40页
        4.2.2 课后交互,跟踪记录第40-43页
    4.3 总结阶段:总结性评价,反思性评价第43-45页
第5章 基于人人网的交互学习活动效果评价第45-53页
    5.1 建立分析维度:关系与内容相映照第45-46页
        5.1.1 关系维度:学习者的参与度第45页
        5.1.2 内容维度:学习者交互质量第45-46页
    5.2 分析活动效果: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第46-53页
        5.2.1 数据统计,文本编码第46-47页
        5.2.2 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第47-53页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53-55页
    6.1 研究总结第53-54页
        6.1.1 研究结论第53页
        6.1.2 研究创新第53-54页
        6.1.3 研究不足第54页
    6.2 研究展望第54-55页
        6.2.1 关注实名环境对不同熟悉度学习者参与交互的影响第54页
        6.2.2 探索同步讨论与异步讨论活动中学习者交互的特征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附录第60-6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约翰逊和她的有机教育学校
下一篇:产业结构变迁、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我国教育溢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