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论文

违规情境中4-9岁儿童自我展示的发展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自我展示的概念第9-10页
    1.2 自我展示的策略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第10-12页
        1.2.1 自我展示的策略第10页
        1.2.2 自我展示的影响因素第10-12页
    1.3 关于儿童自我展示及其策略的相关研究第12-13页
    1.4 社会规则的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1 社会规则的概念及分类第13-14页
        1.4.2 道德规则和习俗规则的研究第14-15页
第2章 研究思路第15-19页
    2.1 问题提出第15-16页
    2.2 研究目的第16-17页
    2.3 研究方案第17页
    2.4 研究假设第17-19页
第3章 研究1 违规后的不同应对策略对儿童推理自我展示的影响第19-35页
    3.1 研究目的第19页
    3.2 研究方法第19-23页
        3.2.1 被试第19页
        3.2.2 实验材料第19-20页
        3.2.3 实验设计第20页
        3.2.4 实验程序第20-22页
        3.2.5 结果处理第22-23页
    3.3 结果第23-31页
        3.3.1 违规的严重程度第23页
        3.3.2 违规者应受到的惩罚第23-25页
        3.3.3 对采取不同应对策略的违规者的评价第25-26页
        3.3.4 采取应对策略后违规者受欢迎程度(likability)第26-28页
        3.3.5 采取应对策略前后违规者受欢迎程度(likability)的差异第28-29页
        3.3.6 违规后不同解释的动机第29-31页
    3.4 分析与讨论第31-35页
        3.4.1 道德和社会习俗情境下儿童的规则意识第31页
        3.4.2 违规情境下不同应对策略的对违规者应受惩罚的影响第31-32页
        3.4.3 不同应对策略对违规者个人评价的影响第32-33页
        3.4.4 不同应对策略对违规者受欢迎程度的影响第33页
        3.4.5 不同应对策略的动机差异第33-35页
第4章 研究2 在场观众不同对儿童自我展示意识的影响第35-42页
    4.1 研究目的第35页
    4.2 研究方法第35-36页
        4.2.1 被试第35页
        4.2.2 实验材料第35页
        4.2.3 实验设计第35页
        4.2.4 实验程序第35-36页
        4.2.5 结果处理第36页
    4.3 结果第36-39页
        4.3.1 违规严重程度第36-37页
        4.3.2 在场观众不同时对违规者的评价第37-38页
        4.3.3 违规后采取不同解释的年龄差异第38-39页
    4.4 分析与讨论第39-42页
        4.4.1 在场观众不同对儿童判别违规的影响第39-40页
        4.4.2 在场观众不同对违规者个人评价的影响第40页
        4.4.3 在场观众不同对推理违规者采取应对策略的影响第40-42页
第5章 总讨论第42-47页
    5.1 儿童推理不同策略对违规者自我展示的影响第42-43页
    5.2 儿童推理不同应对策略进行解释的动机差异第43-44页
    5.3 在场观众不同对推理违规者自我展示的影响第44页
    5.4 在场观众不同对儿童推理违规者所采取的应对策略的影响第44-45页
    5.5 本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第45-47页
第6章 结论第47-48页
附录第48-56页
    附录A:实验记分卡(女生版)第48-51页
    附录B:研究图片(女生版)第51-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称场景中物体朝向变化与空间记忆参照系的建立
下一篇:材料类型及注意资源对隐性知识表征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