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战争奏鸣曲》的和声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引言 作曲家简介及作品介绍 | 第7-11页 |
| 第一节 作曲家生平及创作时期 | 第7-8页 |
| 第二节 作曲家创作的风格点 | 第8-9页 |
| 第三节 “战争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及综述 | 第9-11页 |
| 第一章 调式、调性特点 | 第11-19页 |
| 一、 孪生的同名调 | 第11-12页 |
| 二、 复合调性 | 第12-13页 |
| 三、 大-小调合成调式 | 第13-14页 |
| 四、 “多调性” | 第14-15页 |
| 五、 转调模进 | 第15-17页 |
| 六、 平行大小调的调式交替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和声技法特点 | 第19-34页 |
| 第一节 和声材料 | 第19-28页 |
| 一、 三度叠置和弦 | 第19-22页 |
| 1、普通三和弦 | 第19-20页 |
| 2、复杂的三和弦 | 第20页 |
| 3、复杂的七和弦 | 第20-21页 |
| 4、高层叠置和弦 | 第21-22页 |
| 二、 非三度叠置和弦 | 第22-25页 |
| 1、四度叠置和弦 | 第22-23页 |
| 2、空五度叠置和弦 | 第23-24页 |
| 3、二度叠置和弦 | 第24-25页 |
| 三、 和弦的特殊用法 | 第25-28页 |
| 1、复合和弦 | 第25-26页 |
| 2、持续和弦 | 第26-27页 |
| 3、线形和弦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和声进行 | 第28-34页 |
| 一、 功能性的和声进行 | 第28-29页 |
| 二、 功能性和声进行的变体 | 第29-31页 |
| 1、变体中音和弦的运用 | 第29-30页 |
| 2、“错音风格” | 第30-31页 |
| 三、 非功能性的和声进行 | 第31-34页 |
| 1、重同名调和弦的运用 | 第31-32页 |
| 2、重中音循环与功能网 | 第32-33页 |
| 3、平行七度进行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普罗科菲耶夫创作技法特点 | 第34-40页 |
| 第一节 模进手法 | 第34-36页 |
| 1、不寻常的移动音程 | 第34-35页 |
| 2、“隐蔽式”模进手法 | 第35-36页 |
| 第二节 音级集合理论 | 第36-40页 |
| 结语 | 第40-42页 |
| 引文注释 | 第42-43页 |
| 参考资料目录 | 第43-4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