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飞行术论文--飞机飞行安全论文

进近着陆阶段飞行员使用HUD的脑力负荷评估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适航规章及解读第11-13页
        1.1.3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脑力负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脑力负荷国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2 脑力负荷国内研究现状第19页
        1.2.3 脑力负荷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发展趋势第19-20页
    1.3 研究内容第20-23页
        1.3.1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第20-21页
        1.3.2 主要研究工作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分别使用HUD、HDD进近着陆的脑力负荷研究第23-39页
    2.1 实验目的和原理第23-24页
        2.1.1 实验目的第23-24页
        2.1.2 实验原理第24页
    2.2 多导生理记录仪第24-25页
        2.2.1 概述第24页
        2.2.2 硬件第24页
        2.2.3 软件第24-25页
    2.3 其他设备第25-26页
        2.3.1 软件第25页
        2.3.2 硬件第25-26页
    2.4 实验设计第26-30页
        2.4.1 实验环境第26页
        2.4.2 实验对象第26-27页
        2.4.3 实验参数第27页
        2.4.4 实验前准备第27-30页
        2.4.5 实验流程第30页
    2.5 实验数据分析第30-37页
        2.5.1 心电指标分析第30-36页
        2.5.2 主观评价指标分析第36-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不同HUD对比度对脑力负荷的影响研究第39-54页
    3.1 实验目的和原理第39-40页
        3.1.1 实验目的第39-40页
        3.1.2 实验原理第40页
    3.2 实验设备第40-42页
        3.2.1 眼动仪第40-42页
        3.2.2 多导生理记录仪第42页
    3.3 实验设计第42-45页
        3.3.1 实验环境第43-44页
        3.3.2 被试的选择第44页
        3.3.3 实验参数第44页
        3.3.4 实验前准备第44-45页
        3.3.5 实验流程第45页
    3.4 数据分析第45-52页
        3.4.1 眼电指标第45-47页
        3.4.2 心电指标第47-50页
        3.4.3 主观测量指标第50-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脑力负荷评估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54-64页
    4.1 VACP与W/INDEX结合模型简介第54-56页
        4.1.1 VACP(VisualAuditoryCognitivePsychomotor)模型第54页
        4.1.2 W/INDEX(WorkloadIndex)模型第54-56页
        4.1.3 W/INDEX和VACP结合模型第56页
    4.2 W/INDEX与VACP的结合模型的验证第56-62页
        4.2.1 实验数据采集第56-58页
        4.2.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8-62页
    4.3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5.1 总结第64-65页
    5.2 研究前景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致谢第72-73页
作者简介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daBoost算法的发动机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下一篇:民用机场火灾应急预案评估研究--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