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已有研究述评 | 第10-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1.5 语料来源 | 第17-18页 |
2. “巴不得”和“恨不得”的异同 | 第18-36页 |
2.1 “巴不得”和“恨不得”的句法结构异同 | 第18-22页 |
2.1.1 句法结构不同处 | 第18-21页 |
2.1.2 句法结构相同处 | 第21-22页 |
2.2 “巴不得”和“恨不得”的语义语用异同 | 第22-35页 |
2.2.1 语义语用相同处 | 第22页 |
2.2.2 语义语用不同处 | 第22-35页 |
2.2.2.1 现实希望和虚拟希望 | 第22-30页 |
2.2.2.2 与副词连用的情况 | 第30-32页 |
2.2.2.3 与“把”字句连用的情况 | 第32-33页 |
2.2.2.4 “巴不得”是方言词 | 第33-35页 |
2.3 小结 | 第35-36页 |
3. “巴不得”和“恨不得”使用的不对称 | 第36-47页 |
3.1 “巴不得”和“恨不得”带肯定式和否定式宾语的不对称 | 第36-38页 |
3.2 现代汉语可能补语的肯定式和否定式的不对称 | 第38-46页 |
3.2.1 现代汉语可能补语肯定式和否定式使用情况 | 第38-42页 |
3.2.2 现代汉语可能补语多否定式的新解释 | 第42-46页 |
3.2.2.1 可能补语与状态补语的分布范围 | 第42-43页 |
3.2.2.2 历时上的可能补语与状态补语 | 第43-44页 |
3.2.2.3 可能补语与状态补语的使用频率 | 第44-45页 |
3.2.2.4 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的组合情况 | 第45-46页 |
3.3 小结 | 第46-47页 |
4.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