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1.1 “学习困难”概念界定 | 第13页 |
2.1.2 “学习困难”的特征 | 第13-14页 |
2.2 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4页 |
2.2.2 教学过程最优化 | 第14-15页 |
2.2.3 有效教学策略 | 第15-16页 |
3 新课程下“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教材分析 | 第16-19页 |
3.1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教材内容分析 | 第16页 |
3.2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课标要求 | 第16-17页 |
3.3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知识要点及结构 | 第17-19页 |
3.3.1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知识要点 | 第17-18页 |
3.3.2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知识结构 | 第18-19页 |
4 高中生化学学习困难的调查设计 | 第19-22页 |
4.1 调查研究的程序 | 第19页 |
4.2 调查研究的设计 | 第19-21页 |
4.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19-20页 |
4.2.2 访谈调查的设计 | 第20-21页 |
4.3 调查的实施 | 第21-22页 |
5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学习困难调查结果及成因分析 | 第22-38页 |
5.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22-32页 |
5.1.1 知识学习困难调查问卷分析 | 第22-30页 |
5.1.2 兴趣习惯方面问卷调查分析 | 第30-32页 |
5.2 访谈结果分析 | 第32-35页 |
5.2.1 与学生访谈内容分析总结 | 第33页 |
5.2.2 与教师访谈内容分析总结 | 第33-35页 |
5.3 综合结果分析 | 第35-38页 |
5.3.1 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的缺失 | 第35-36页 |
5.3.2 起点知识及能力的不足 | 第36页 |
5.3.3 学习方法及习惯的影响 | 第36-37页 |
5.3.4 学习中定势思维的影响 | 第37页 |
5.3.5 教师教学能力的欠缺 | 第37-38页 |
6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有效教学策略 | 第38-43页 |
6.1 编写课前导学案,为知识建构铺设桥梁 | 第38页 |
6.2 科学合理的使用教材,把握好知识的深广度 | 第38-39页 |
6.3 科学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39-41页 |
6.4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实现学困生互助学习 | 第41-42页 |
6.5 科学布置适度作业,促进知识有效迁移 | 第42-43页 |
7 结果与反思 | 第43-4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3页 |
7.2 研究反思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51页 |
附录1: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知识点学习困难调查问卷 | 第46-48页 |
附录2: 兴趣、习惯方面的问卷调查 | 第48-49页 |
附录3: 与教师访谈的问题 | 第49-50页 |
附录4: 与学生访谈的问题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