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前言 | 第9-13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四)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1、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2、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五) 课题的创新性 | 第12-13页 |
二、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3-21页 |
(一) 全球价值链理论 | 第13-16页 |
1、全球价值链的涵义 | 第13-14页 |
2、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 | 第14-15页 |
3、全球价值链的治理 | 第15-16页 |
(二)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6-21页 |
1、产业集群的涵义 | 第16-17页 |
2、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 | 第17-18页 |
3、全球价值链下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 | 第18-19页 |
4、全球价值链下产业集群升级的途径 | 第19-21页 |
三、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面临的状况 | 第21-31页 |
(一)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集群现状 | 第21-26页 |
1、我国制造业集群发展概况 | 第21-24页 |
2、我国制造业集群发展情况分析 | 第24-26页 |
(二) 我国制造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三)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制约因素 | 第28-31页 |
1、我国制造业集群对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严重依附 | 第28页 |
2、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 第28-30页 |
3、制造业集群缺乏升级的内在动力 | 第30-31页 |
四、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分析 | 第31-40页 |
(一) 我国制造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二) 我国制造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 | 第32-33页 |
1、我国制造业集群所处的价值环节 | 第32页 |
2、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 第32-33页 |
(三) 我国制造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中的途径 | 第33-37页 |
1、与国外资本结合——以合资或合作企业为平台 | 第33-34页 |
2、走低端道路——以承接外包业务为起点 | 第34-35页 |
3、走高端道路——以自主创新为突破口 | 第35-36页 |
4、参与模块化生产网络——以特定模块为切入点 | 第36-37页 |
(四)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模式 | 第37-40页 |
1、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集群升级 | 第37-38页 |
2、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集群升级 | 第38-39页 |
3、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群升级 | 第39页 |
4、知识密集型制造业集群升级 | 第39-40页 |
五、实证研究 | 第40-48页 |
(一) 印度软件业集群 | 第40-45页 |
1、印度软件业集群概况 | 第40-42页 |
2、全球价值链下印度软件业集群分析 | 第42-43页 |
3、印度软件业集群对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启示 | 第43-45页 |
(二) 温州制鞋业集群 | 第45-48页 |
1、温州制鞋业集群概况 | 第45-46页 |
2、温州制鞋业集群升级分析 | 第46-48页 |
六、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集群升级的对策 | 第48-56页 |
(一) 制造业企业层面 | 第48-50页 |
1、构建绝对优势 | 第48-49页 |
2、增强创新能力 | 第49-50页 |
3、实施品牌战略 | 第50页 |
(二) 制造业层面 | 第50-52页 |
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 第50-51页 |
2、培育高水平生产能力 | 第51页 |
3、强化制造业升级的内在动力 | 第51-52页 |
(三) 政府层面 | 第52-56页 |
1、做好规划工作 | 第52-53页 |
2、给予政策扶持 | 第53页 |
3、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 第53-54页 |
4、构建技术创新平台 | 第54-55页 |
5、增强在国际贸易争端中的话语权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