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SUV白车身疲劳耐久性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路谱采集及数据处理 | 第16-28页 |
2.1 整车路谱采集前期准备 | 第16-23页 |
2.1.1 整车采集通道概述 | 第16-19页 |
2.1.2 传感器的类型及布置 | 第19-21页 |
2.1.3 传感器的标定 | 第21-23页 |
2.2 试验场路谱采集概述 | 第23-24页 |
2.2.1 试验场概述 | 第23页 |
2.2.2 试验场路谱采集方案 | 第23-24页 |
2.3 采集数据处理 | 第24-27页 |
2.3.1 道路载荷谱预处理 | 第24-27页 |
2.3.2 载荷谱的转换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整车多体动力学建模及白车身载荷谱的获取 | 第28-36页 |
3.1 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8-34页 |
3.1.1 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模思路 | 第28-29页 |
3.1.2 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概述 | 第29-33页 |
3.1.3 定义输出通道 | 第33-34页 |
3.2 白车身载荷谱的获取 | 第34-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材料S-N曲线试验 | 第36-56页 |
4.1 疲劳试验流程 | 第36-37页 |
4.2 车身用钢试验试样的制备 | 第37-39页 |
4.3 试样拉伸性能试验 | 第39-43页 |
4.3.1 拉伸试验设备 | 第39-40页 |
4.3.2 拉伸试验过程 | 第40-41页 |
4.3.3 拉伸试验结果 | 第41-43页 |
4.4 车身用钢疲劳性能试验 | 第43-52页 |
4.4.1 疲劳试验设备 | 第44页 |
4.4.2 疲劳试验过程 | 第44-47页 |
4.4.3 疲劳试验结果 | 第47-52页 |
4.5 试验数据处理 | 第52-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白车身疲劳耐久性分析 | 第56-64页 |
5.1 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6-57页 |
5.2 白车身静力分析 | 第57-59页 |
5.3 白车身疲劳耐久性分析 | 第59-63页 |
5.3.1 疲劳累计损伤理论 | 第59-60页 |
5.3.2 白车身疲劳耐久性分析过程 | 第60-61页 |
5.3.3 白车身疲劳耐久性分析结果 | 第61-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