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2.1 产融结合有效性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2.1.1 产融结合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2 产融结合有效性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2 产融结合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2.3 产融结合有效性的评价研究 | 第18-22页 |
2.3.1 产融结合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 第18-19页 |
2.3.2 产融结合有效性的评价结论 | 第19-22页 |
2.4 文献述评 | 第22-23页 |
第3章 产融结合有效性的评价方法与指标选择 | 第23-28页 |
3.1 产融结合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 第23-25页 |
3.1.1 评价方法选择 | 第23-24页 |
3.1.2 随机前沿方法简介 | 第24-25页 |
3.2 产融结合有效性模型的指标体系 | 第25-28页 |
第4章 产融结合有效性实证分析 | 第28-44页 |
4.1 样本选取与分析 | 第28-31页 |
4.1.1 样本界定 | 第28-29页 |
4.1.2 样本选取 | 第29-30页 |
4.1.3 样本分析 | 第30-31页 |
4.2 数据来源 | 第31页 |
4.3 模型构建 | 第31-33页 |
4.4 模型结果分析 | 第33-40页 |
4.4.1 研究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3-35页 |
4.4.2 产融结合企业效率值动态分析 | 第35-36页 |
4.4.3 非产融结合企业效率值动态分析 | 第36-38页 |
4.4.4 产融结合企业效率影响因素估计结果 | 第38-40页 |
4.5 实证研究结论 | 第40-44页 |
第5章 提升产融结合有效性的建议 | 第44-48页 |
5.1 微观层面 | 第44-46页 |
5.2 宏观层面 | 第46-48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 | 第48-5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6.2 论文研究创新点 | 第49页 |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A 产融结合型央企下属上市公司(控制样本)名单 | 第54-57页 |
附录B 非产融结合型央企下属上市公司(对照样本)名单 | 第57-58页 |
附录C 产融结合型企业效率效应模型实证输出结果 | 第58-61页 |
附录D 非产融结合型企业效率模型实证输出结果 | 第61-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