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论 | 第9-25页 |
一、写作缘起 | 第9-10页 |
二、概念辨析 | 第10-12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文献综述 | 第15-25页 |
第一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节选散文的编选分析 | 第25-40页 |
第一节 现代节选散文的编选分析 | 第25-29页 |
一、现代节选散文的篇目概述 | 第25-26页 |
二、现代节选散文的节选类型 | 第26-28页 |
三、现代节选散文的文本分类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古代节选散文的编选分析 | 第29-33页 |
一、古代节选散文的篇目概述 | 第30-31页 |
二、古代节选散文编选的特殊性 | 第31-32页 |
三、古代节选散文组元的争议性 | 第32-33页 |
第三节 节选散文的特征探究 | 第33-39页 |
一、节选的依据、目的及意义 | 第34-35页 |
二、节选与散文体裁 | 第35-37页 |
三、节选散文与读写规律性知识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二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节选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40-54页 |
第一节 节选散文教学内容的不确定 | 第40-45页 |
一、截选型节选散文 | 第40-43页 |
二、删选型节选散文 | 第43-44页 |
三、拼选型节选散文 | 第44-45页 |
第二节 现代节选散文教学活动设计的问题 | 第45-49页 |
一、模糊学情与教学设计的陈旧 | 第45-47页 |
二、封闭文本与散文个性的抹灭 | 第47-48页 |
三、分类不明与方法指导的缺失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古代节选散文教学活动设计的问题 | 第49-53页 |
一、内涵误读:忽视节选的特定语境 | 第50-51页 |
二、言语窄化:搁浅散文的文化特质 | 第51-52页 |
三、拓展僵化:套用应考的分析模式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节选散文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第54-71页 |
第一节 节选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设计 | 第54-59页 |
一、截选型节选散文 | 第54-57页 |
二、删选型节选散文 | 第57-58页 |
三、拼选型节选散文 | 第58-59页 |
第二节 节选散文的教学实施 | 第59-66页 |
一、现代节选散文的教学实施 | 第60-64页 |
(一)阶段分析学情,激发有效提问 | 第60-61页 |
(二)平衡节选节略,凸显散文个性 | 第61-63页 |
(三)明确散文体式,重视方法指导 | 第63-64页 |
二、古代节选散文的教学实施 | 第64-66页 |
(一)节选语境下言语对思想的铺陈 | 第64-65页 |
(二)文化熏陶下意蕴对言语的能动 | 第65-66页 |
(三)文言交融下朗读对理解的推进 | 第66页 |
第三节 古代与现代节选散文的教学互动 | 第66-70页 |
一、散文视阈下“文学”与“文章”的发展与继承 | 第67-68页 |
二、教学视阈下“熟悉”与“陌生”的照应与促进 | 第68-69页 |
三、语文课程知识系统下阅读知识的整合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后记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