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23页 |
1.1.1 管理实践 | 第15-19页 |
1.1.2 学术研究背景 | 第19-23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23-25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1.3.1 生涯适应力 | 第25页 |
1.3.2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 第25页 |
1.3.3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 第25-26页 |
1.3.4 职业承诺 | 第26页 |
1.3.5 组织情感承诺 | 第26页 |
1.3.6 职业满意 | 第26页 |
1.3.7 角色内绩效 | 第26-2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9-31页 |
1.5.1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31-61页 |
2.1 生涯适应力的研究概述 | 第31页 |
2.2 生涯适应力的提出和理论基础 | 第31-40页 |
2.2.1 生涯适应力概念的提出 | 第31-32页 |
2.2.2 生涯建构理论视角下的生涯适应力构念 | 第32-36页 |
2.2.3 生涯适应力的科学内涵与可操作化测量 | 第36-40页 |
2.3 影响生涯适应力形成的前因变量 | 第40-45页 |
2.3.1 个体因素 | 第40-43页 |
2.3.2 情境因素 | 第43-45页 |
2.3.3 针对性干预训练 | 第45页 |
2.4 生涯适应力影响下的后效结果 | 第45-49页 |
2.4.1 社会认知与自我评价 | 第45-46页 |
2.4.2 态度、行为与行为倾向 | 第46-47页 |
2.4.3 个体职业生涯成功 | 第47-49页 |
2.5 生涯适应力的作用机理 | 第49-52页 |
2.5.1 中介效应 | 第50-51页 |
2.5.2 与其他因素的交互影响效应 | 第51-52页 |
2.6 易变职业生涯理论 | 第52-56页 |
2.6.1 易变职业生涯的源起 | 第52-55页 |
2.6.2 易变职业生涯的研究进展 | 第55-56页 |
2.7 研究述评 | 第56-60页 |
2.7.1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56-58页 |
2.7.2 本文的主要思路 | 第58-60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案与模型 | 第61-82页 |
3.1 总体研究设想 | 第61-64页 |
3.2 研究一的研究假设与实证模型 | 第64-75页 |
3.2.1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与生涯适应力 | 第64-65页 |
3.2.2 生涯适应力与职业-组织双承诺 | 第65-67页 |
3.2.3 生涯适应力的中介作用 | 第67-70页 |
3.2.4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感知的调节作用 | 第70-74页 |
3.2.5 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 第74页 |
3.2.6 研究假设汇总 | 第74-75页 |
3.3 研究二的研究假设与实证模型 | 第75-79页 |
3.3.1 生涯适应力与主观职业成功 | 第75页 |
3.3.2 生涯适应力与工作绩效 | 第75-76页 |
3.3.3 生涯适应力的链式中介效应 | 第76-77页 |
3.3.4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调节作用 | 第77-79页 |
3.3.5 研究假设汇总与模型 | 第79页 |
3.4 研究一与研究二的联系 | 第79-8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 第82-105页 |
4.1 研究变量的测量 | 第82-91页 |
4.1.1 研究一的变量测量 | 第83-88页 |
4.1.2 研究二的变量测量 | 第88-91页 |
4.2 预测试 | 第91-100页 |
4.3 正式问卷的制定 | 第100-101页 |
4.4 调查程序 | 第101-103页 |
4.4.1 研究一的调查程序 | 第101-102页 |
4.4.2 研究二的调查程序 | 第102-103页 |
4.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03-10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结果 | 第105-137页 |
5.1 研究一的调查结果 | 第105-122页 |
5.1.1 样本描述 | 第105-106页 |
5.1.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106页 |
5.1.3 变量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 第106-107页 |
5.1.4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07-117页 |
5.1.5 研究假设检验 | 第117-122页 |
5.2 研究二的调查结果 | 第122-136页 |
5.2.1 样本描述 | 第122-123页 |
5.2.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123-124页 |
5.2.3 变量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 第124-126页 |
5.2.4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126-131页 |
5.2.5 组织层次数据的聚合 | 第131-132页 |
5.2.6 研究假设检验 | 第132-13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六章 研究结果的讨论 | 第137-153页 |
6.1 研究一的结果与讨论 | 第137-143页 |
6.1.1 研究一假设检验结果总结 | 第137-138页 |
6.1.2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与生涯适应力之间的关系讨论 | 第138-139页 |
6.1.3 生涯适应力与职业-组织双承诺之间的关系讨论 | 第139-140页 |
6.1.4 生涯适应力在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与职业承诺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讨论 | 第140-142页 |
6.1.5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感知在个体生涯建构过程中的调节作用讨论 | 第142-143页 |
6.2 研究二的研究假设与实证模型 | 第143-148页 |
6.2.1 研究二假设检验结果总结 | 第143-144页 |
6.2.2 生涯适应力与职业满意之间的关系讨论 | 第144页 |
6.2.3 生涯适应力与绩效表现之间的关系讨论 | 第144-145页 |
6.2.4 生涯适应力对个体职业成功的链式中介作用讨论 | 第145-146页 |
6.2.5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水平在员工生涯建构的调节作用讨论 | 第146-148页 |
6.3 两个子研究结果的综合讨论 | 第148-15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结论 | 第153-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86页 |
附录 | 第186-19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92-194页 |
致谢 | 第194-196页 |
附件 | 第1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