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18页 |
(一) 选题的背景、意义 | 第10-11页 |
1、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2、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2、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实地研究 | 第13页 |
2、文献研究 | 第13-14页 |
3、调查研究 | 第14页 |
(四)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人在情境中”理论 | 第14页 |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4-15页 |
3、社会支持理论 | 第15页 |
4、活动理论 | 第15-16页 |
(五)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军休干部 | 第16页 |
2、军休社会工作 | 第16页 |
3、小组工作 | 第16-17页 |
4、社会适应 | 第17页 |
(六) 研究创新性 | 第17-18页 |
二、军休干部在社会适应困境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8-24页 |
(一) 以郑州市J区为例关于军休回归地方后现状调查 | 第18-21页 |
1、J区军休干部生活现状调查 | 第18-19页 |
2、J区军休干部心理情况调查 | 第19-21页 |
(二) 军休干部社会适应问题的表现 | 第21-22页 |
1、不适应新的环境 | 第21页 |
2、不适应普通老百姓的角色 | 第21页 |
3、不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 第21-22页 |
4、重新树立自我的困难 | 第22页 |
(三) 军休干部社会再适应性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2-24页 |
1、军休自身的原因 | 第22页 |
2、外部环境的影响 | 第22-24页 |
三、小组工作介入军休社会适应困境的实践过程及评估 | 第24-43页 |
(一) 小组工作介入军休社会适应困境的可行性 | 第24页 |
(二) 小组工作服务的开展“老有所乐、秀出缤纷” | 第24-27页 |
1、小组产生的背景 | 第24-25页 |
2、小组成员 | 第25页 |
3、小组目标 | 第25页 |
4、小组工作模式 | 第25页 |
5、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 第25-27页 |
(三) 每次小组工作的具体情况及评估与反思 | 第27-43页 |
四、对于军休干部社会适应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 第43-46页 |
(一) 对军休的对策与建议 | 第43-44页 |
(二) 社工介入的对策与建议 | 第44-46页 |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6-48页 |
(一) 总结 | 第46-47页 |
(二)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7-48页 |
1、不足 | 第47页 |
2、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个人简历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件1 | 第52-53页 |
附件2 | 第53-55页 |
附件3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