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9-21页 |
(一)研究缘由 | 第9-11页 |
1.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 | 第9页 |
2.国家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视 | 第9-10页 |
3.相关研究相对欠缺 | 第10页 |
4.研究者的专业志趣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1.民办高校 | 第11-12页 |
2.高职院校 | 第12页 |
3.高技能人才 | 第12-13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五)研究创新之处 | 第19页 |
(六)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研究思路 | 第19页 |
2.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民办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依据 | 第21-26页 |
(一)民办高职院校的特点 | 第21-22页 |
(二)高技能人才的特点 | 第22-23页 |
1.突出的专业技能 | 第22页 |
2.显著的创造能力 | 第22-23页 |
3.良好的职业道德 | 第23页 |
4.较强的适应能力 | 第23页 |
5.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 | 第23页 |
(三)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 | 第23-26页 |
1.内因驱动规律 | 第24页 |
2.用进废退规律 | 第24-25页 |
3.师传徒承规律 | 第25页 |
4.渐进成才规律 | 第25页 |
5.实践成才规律 | 第25-26页 |
二、H市民办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 第26-47页 |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设计 | 第26-29页 |
1.调查工具与调查对象的选取 | 第26页 |
2.调查方法 | 第26-28页 |
3.调查的实施 | 第28-29页 |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29-47页 |
1.关于对高技能人才认识方面的调查 | 第29-31页 |
2.关于生源质量及学习氛围方面的调查 | 第31-33页 |
3.关于课程方面的调查 | 第33-41页 |
4.关于实训基地方面的调查 | 第41-42页 |
5.关于教师方面的调查 | 第42-44页 |
6.关于校企合作方面的调查 | 第44-46页 |
7.关于政府方面的调查 | 第46-47页 |
三、民办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 第47-58页 |
(一)校园学习氛围不佳,学生求知欲不强 | 第47-49页 |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高职教育特色不凸显 | 第49-51页 |
1.课程结构设置不当 | 第49页 |
2.课程内容适切性不足 | 第49页 |
3.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 第49-50页 |
4.课程实施效果较差 | 第50-51页 |
(三)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实训教学指导不到位 | 第51-52页 |
(四)教师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教学科研能力不强 | 第52-55页 |
1.“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 第52-53页 |
2.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 | 第53页 |
3.教师稳定性较差 | 第53页 |
4.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失衡 | 第53页 |
5.教师科研能力较弱 | 第53-55页 |
(五)校企合作效果不理想,人才培养方案相脱节 | 第55-58页 |
四、民办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探讨 | 第58-69页 |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求知欲 | 第58-59页 |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彰显民办高职特色 | 第59-63页 |
1.开辟模块化的课程结构 | 第59-60页 |
2.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内容 | 第60-62页 |
3.开发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 | 第62页 |
4.创设新颖的课程实施体系 | 第62-63页 |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实训教学指导 | 第63-64页 |
1.搭建高标准的校内实训基地,强化学校教师的指导力 | 第63-64页 |
2.校企共建共享校外实习基地,注重企业专家的指导力 | 第64页 |
(四)加大师资培育力度,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 第64-66页 |
1.政府层面 | 第64页 |
2.学校层面 | 第64-66页 |
3.教师自身层面 | 第66页 |
(五)践行“三共一助”育人模式,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 第66-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 | 第75-79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