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基于标记论的现代汉语状补应对问题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总论第11-31页
    第一节 标记论第11-12页
    第二节 什么是“状语”第12-15页
    第三节 什么是“补语”第15-17页
    第四节 状补应对问题概观第17-31页
        1 状语的历时发展第18-19页
        2 补语的历时发展第19-20页
        3 现代汉语状补应对的大致情况第20-22页
        4 状补应对问题的研究现状第22-26页
        5 与状补应对相关的其他问题第26-31页
第二章 状语标记“地”第31-44页
    第一节 “地”的历史发展第31-32页
    第二节 现代汉语中的“地”及其语法功能第32-44页
        1 “地”的隐现第32-34页
        2 作为状语标记的“地”的语法特征第34-37页
        3 作为状语标记的“地”的语法功能第37-44页
第三章 补语标记“得”第44-72页
    第一节 “得”的历史发展第44-50页
        1 先秦时期的“得”第44-46页
        2 《史记》时代的“得”第46-49页
        3 汉唐以来的“得”第49-50页
    第二节 现代汉语中的“得”和补语类型的再分析第50-63页
        1 不能被看作是补语标记的“得”第50-54页
        2 作为补语标记的“得”第54-59页
        3 现代汉语中“得”的语法功能小结第59-63页
    第三节 其他的补语标记第63-66页
        1 “不”第63-64页
        2 “个”第64-66页
    第四节 其他的相关问题第66-72页
        1. 关于“很”做补语第66-69页
        2 “极”和“极了”第69-70页
        3 关于副词作补语的问题第70-72页
第四章 与语法标记“地”和“得”相关的其他问题第72-82页
    第一节 经济性原则对“地”、“得”隐现的驱动第72-77页
        1 经济性原则与“地”第72-74页
        2 经济性原则与“得”第74-77页
    第二节 同一小句中“地”前“得”后共现第77-79页
    第三节 同一小句中“得”前“地”后共现第79-82页
第五章 形容词的状补应对示例第82-97页
    第一节 形容词做动词的状语或补语第82-92页
        1 “A+地+V”中的形容词作补语第83-86页
        2 “V+得+A”中的形容词做状语第86-92页
    第二节 形容词做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第92-97页
        1 “A_1+地+A_2”的状补应对第92-95页
        2 “A_1+得+A_2”的状补应对第95-97页
第六章 结语第97-101页
    第一节 本文的基本工作第97-98页
    第二节 本文的基本结论第98-99页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99-100页
    第四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工作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4页
附录第104-117页
致谢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美学视域中的形而上学价值--兼论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
下一篇:USP39在黑色素瘤增殖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