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船舶微电网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新能源发电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现状 | 第11-14页 |
1.2.2 船舶微电网的产生及特点 | 第14-15页 |
1.3 船舶微电网中微源逆变器的研究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1.3.1 微源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微源逆变器控制策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1.4 下垂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船舶微源逆变器的拓扑及数学模型 | 第23-38页 |
2.1 船舶微源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 第23-28页 |
2.1.1 主电路拓扑结构的选择 | 第23-24页 |
2.1.2 滤波电路的选择 | 第24-25页 |
2.1.3 滤波电路参数设计 | 第25-28页 |
2.2 LC滤波的逆变器交流侧数学模型 | 第28-34页 |
2.2.1 LC滤波的逆变器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2.2.2 LC滤波的逆变器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30-32页 |
2.2.3 LC滤波的逆变器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32-34页 |
2.3 调制器和逆变器主电路的数学模型 | 第34-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逆变器输出电压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38-54页 |
3.1 传统逆变器输出电压控制策略分析 | 第38-43页 |
3.1.1 电压瞬时值闭环控制策略 | 第38-39页 |
3.1.2 dq坐标系下电压电流解耦控制 | 第39-43页 |
3.2 基于准比例谐振的输出电压控制策略研究 | 第43-53页 |
3.2.1 dq坐标系下PI控制器与αβ坐标系下PR控制器的等效性 | 第43-48页 |
3.2.2 基于准比例谐振控制的输出电压控制策略 | 第48-50页 |
3.2.3 控制器参数对电压闭环传递函数和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的影响分析 | 第50-5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船舶微源逆变器下垂控制策略研究 | 第54-70页 |
4.1 传统下垂控制方法的研究 | 第54-62页 |
4.1.1 下垂控制原理 | 第54-57页 |
4.1.2 下垂系数的选取原则 | 第57-59页 |
4.1.3 逆变器并联环流分析 | 第59-60页 |
4.1.4 逆变器并联系统功率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2页 |
4.2 基于虚拟阻抗的下垂控制策略 | 第62-68页 |
4.2.1 虚拟阻抗原理 | 第62-64页 |
4.2.2 虚拟阻抗的设计 | 第64-67页 |
4.2.3 虚拟阻抗在αβ两相静止坐标系中的实现方法 | 第67-68页 |
4.3 改进的下垂控制方法 | 第68-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船舶微源逆变器并联组网仿真分析 | 第70-85页 |
5.1 微源逆变器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70-74页 |
5.1.1 微源逆变器输出电压控制模块 | 第71-72页 |
5.1.2 下垂控制模块 | 第72-73页 |
5.1.3 参考电压生成与虚拟阻抗模块 | 第73-74页 |
5.2 同容量微源逆变器并联组网仿真分析 | 第74-79页 |
5.2.1 线性负荷条件下逆变器组网暂态运行仿真 | 第75-78页 |
5.2.2 非线性负荷条件下逆变器组网暂态运行仿真 | 第78-79页 |
5.3 不同容量微源逆变器并联组网仿真分析 | 第79-81页 |
5.4 多台微源逆变器并联组网暂态运行仿真分析 | 第81-8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总结 | 第85-86页 |
6.2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