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热处理论文--铝及其合金的热处理论文

6061铝合金成分均匀化及表面TIG重熔处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引言第9页
    1.2 铝合金的分类第9-10页
    1.3 6000 系铝合金的化学成分及相组成第10-12页
        1.3.1 合金中的 Mg 和 Si 元素对 6000 系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第11页
        1.3.2 合金中的 Cu 元素对 6000 系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第11页
        1.3.3 合金中的 Mn 元素对 6000 系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第11-12页
        1.3.4 合金中的 Fe 元素对 6000 系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第12页
    1.4 合金的均匀化热处理第12-16页
        1.4.1 铸造合金的凝固和微观组织第12-14页
        1.4.2 铸造合金的宏观组织和缺陷第14-15页
        1.4.3 均匀化退火处理工艺的种类和影响因素第15-16页
    1.5 6061 铝合金表面改性处理第16-18页
        1.5.1 表面镀膜处理第16页
        1.5.2 表面离子注入处理第16页
        1.5.3 表面氧化处理第16-17页
        1.5.4 表面熔覆处理第17-18页
        1.5.5 表面重熔处理第18页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8-21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表征第21-27页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1-22页
    2.2 样品制备第22-23页
        2.2.1 退火样品制备及热处理工艺设定第22-23页
        2.2.2 表面氩弧重熔处理样品制备及工艺设定第23页
    2.3 组织观察第23-24页
    2.4 性能测试第24-27页
        2.4.1 显微硬度测试第24页
        2.4.2 磨损实验测试第24-25页
        2.4.3 盐水侵蚀测试第25-27页
第三章 6061 铝合金均匀化退火分析第27-43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原始组织观察第27-31页
    3.3 合金退火时间的确定第31-35页
        3.3.1 A 合金退火时间的确定第31-34页
        3.3.2 B 合金退火时间的确定第34-35页
    3.4 合金退火保温过程讨论第35-40页
        3.4.1 合金不同部位退火效果出现差异的原因分析第35-36页
        3.4.2 合金第二相退火机理的讨论第36-40页
    3.5 合金不同冷却方式对合金退火效果的影响第40-41页
    3.6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6061 铝合金表面 TIG 重熔处理第43-63页
    4.1 合金表面 TIG 重熔后组织观察第43-46页
    4.2 电流对重熔表面的影响第46-48页
    4.3 表面重熔对合金硬度的影响第48-49页
    4.4 合金表面 TIG 重熔后磨损特性第49-58页
        4.4.1 磨损的分类第49-51页
        4.4.2 材料的磨损过程第51页
        4.4.3 摩擦系数分析第51-53页
        4.4.4 磨损量和磨损系数分析第53-54页
        4.4.5 磨损面和磨屑分析第54-58页
            4.4.5.1 未重熔铝合金磨面分析第55页
            4.4.5.2 重熔合金磨面分析第55-56页
            4.4.5.3 磨损机理分析第56-58页
    4.6 表面重熔对合金抗盐水侵蚀性能分析第58-61页
        4.6.1 浸泡过程中试样重量的变化第58-59页
        4.6.2 腐蚀样品的微观形貌第59-61页
    4.7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谐波检测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下垂控制的船舶微源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