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第14-24页 |
2.1 融资次序与融资结构 | 第14-16页 |
2.1.1 融资次序 | 第14-15页 |
2.1.2 融资结构 | 第15-16页 |
2.2 融资借贷双方的分析 | 第16-17页 |
2.2.1 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 第16页 |
2.2.2 银行方面的原因 | 第16-17页 |
2.3 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安排 | 第17-19页 |
2.3.1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 | 第18页 |
2.3.2 社会征信法律不健全 | 第18页 |
2.3.3 现行金融制度的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18-19页 |
2.3.4 金融机构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不健全 | 第19页 |
2.4 中小企业融资需要开拓的方向 | 第19-24页 |
2.4.1 改革相对落后的金融体制 | 第19-21页 |
2.4.2 加强制度建设 | 第21-22页 |
2.4.3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 第22-24页 |
第3章 淮安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第24-32页 |
3.1 淮安市中小企业现阶段融资需求特征 | 第24-28页 |
3.1.1 融资需求强烈,资金使用目的明确 | 第25-26页 |
3.1.2 资金缺口较大,资产负债率较低 | 第26-27页 |
3.1.3 民间借贷是融资来源的主渠道之一 | 第27-28页 |
3.2 淮安市金融机构供给特点 | 第28-30页 |
3.2.1 大型金融机构在企业贷款中占比最大 | 第28-29页 |
3.2.2 金融机构贷款期限短 | 第29页 |
3.2.3 基层金融机构贷款权限小 | 第29-30页 |
3.3 中小企业自身(资金需求方)的原因 | 第30-31页 |
3.3.1 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 | 第30页 |
3.3.2 中小企业缺少优质的贷款抵押物 | 第30-31页 |
3.3.3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 | 第31页 |
3.4 金融机构(资金供给方)的原因 | 第31-32页 |
3.4.1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规避 | 第31页 |
3.4.2 中小金融机构实力较弱 | 第31-32页 |
3.4.3 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 | 第32页 |
第4章 破解淮安市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对策研究 | 第32-42页 |
4.1 企业方面 | 第32-33页 |
4.1.1 加强信用建设 | 第32页 |
4.1.2 提高经营水平 | 第32-33页 |
4.1.3 调整融资结构 | 第33页 |
4.1.4 扩大互助合作 | 第33页 |
4.2 金融机构方面 | 第33-36页 |
4.2.1 探索中小企业信贷改革 | 第33-34页 |
4.2.2 开展金融产品品种创新 | 第34-35页 |
4.2.3 强化中小企业服务管理 | 第35-36页 |
4.3 政府与外部融资环境建设 | 第36-42页 |
4.3.1 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第37页 |
4.3.2 增强主动意识,加大金融建设力度 | 第37-38页 |
4.3.3 完善服务环节,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 第38-42页 |
第5章 总结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42-44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2-43页 |
5.2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43-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