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行为研究与启示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文献法 | 第14页 |
1.4.2 问卷调查法 | 第14页 |
1.4.3 实验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2.1 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2.2 教学理论 | 第17-19页 |
2.3 有效教学理论 | 第19-24页 |
2.3.1 有效教学的定义 | 第19-22页 |
2.3.2 有效教学的特征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影响有效教学行为的因素 | 第24-30页 |
3.1 内部因素 | 第24-28页 |
3.1.1 学生主体因素 | 第24-26页 |
3.1.2 教师主体因素 | 第26-28页 |
3.2 外部因素 | 第28-30页 |
3.2.1 教材难度与课程设置 | 第28页 |
3.2.2 学习环境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有效教学行为现状分析 | 第30-51页 |
4.1 调查对象分析 | 第30-31页 |
4.2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1页 |
4.3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31-51页 |
4.3.1 信度 | 第31-32页 |
4.3.2 T检验 | 第32-39页 |
4.3.3 相关性分析 | 第39-51页 |
第五章 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启示 | 第51-67页 |
5.1 《氧化还原反应》课堂叙事 | 第51-62页 |
5.1.1 评价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标准 | 第51页 |
5.1.2 S教师教学课堂叙事及分析 | 第51-56页 |
5.1.3 W教师教学课堂叙事及分析 | 第56-62页 |
5.2 对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启示 | 第62-67页 |
5.2.1 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加入非语言手段 | 第62页 |
5.2.2 课堂教学中应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 | 第62-63页 |
5.2.3 课堂教学中应适度激发学生的动机 | 第63-65页 |
5.2.4 课堂教学中应适时提出问题 | 第65-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第67-70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反思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附录一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调查问卷 | 第71-74页 |
附录二 T检验原始数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