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三、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新青年》的崛起 | 第18-25页 |
第一节 革命斗争的产物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引领青年的需要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同人学者的助推 | 第21-23页 |
第四节 为求生计的无奈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新青年》中的教育思想 | 第25-39页 |
第一节 军国民主义 | 第25-28页 |
第二节 科学主义 | 第28-30页 |
第三节 实利主义 | 第30-33页 |
第四节 职业主义 | 第33-36页 |
第五节 工读主义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新青年》中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内容 | 第39-52页 |
第一节 德育 | 第39-41页 |
第二节 智育 | 第41-44页 |
一、 语文教学 | 第42-43页 |
二、 英语教学 | 第43-44页 |
第三节 体育 | 第44-47页 |
第四节 美育 | 第47-49页 |
第五节 卫生教育 | 第49-52页 |
第四章 《新青年》中的各类教育主张 | 第52-63页 |
第一节 儿童教育 | 第52-55页 |
第二节 青年教育 | 第55-57页 |
一、 《新青年》致力于对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 | 第55-56页 |
二、 《新青年》对青年的学习和生活风气提出了要求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女子教育 | 第57-61页 |
一、 “贤妻良母”主义 | 第57-59页 |
二、 “男女平权”主义 | 第59-61页 |
第四节 工人教育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新青年》中的教育反思和探索 | 第63-68页 |
一、 对教育现状的不满 | 第63-65页 |
二、 改革学制的设想 | 第65-66页 |
三、 社会主义教育的发端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