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1-20页 |
1.3.1 相关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3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1.3.4 相关研究述评 | 第19-20页 |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20-23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1.5 研究方法及工作 | 第23-2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5.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竞合关系的研究基础 | 第24-34页 |
2.1 联盟内涵 | 第24-27页 |
2.1.1 联盟的概念认识 | 第24-26页 |
2.1.2 联盟的一般特征 | 第26页 |
2.1.3 联盟的参与成员 | 第26-27页 |
2.2 竞合理论 | 第27-30页 |
2.2.1 理论起源的介绍 | 第27-28页 |
2.2.2 竞合成功的要素 | 第28-29页 |
2.2.3 对本论文的启示 | 第29-30页 |
2.3 价值链理论 | 第30-33页 |
2.3.1 理论起源的介绍 | 第30-31页 |
2.3.2 价值链中的竞合 | 第31-32页 |
2.3.3 对本论文的启示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竞合关系的现状分析 | 第34-48页 |
3.1 参与成员与行业构成状况分析 | 第34-40页 |
3.1.1 参与成员数量分析 | 第35-37页 |
3.1.2 参与成员趋势分析 | 第37-39页 |
3.1.3 行业构成现状分析 | 第39-40页 |
3.2 联盟参与成员竞合状况的分析 | 第40-43页 |
3.2.1 联盟成员间的合作分析 | 第40-41页 |
3.2.2 联盟成员间的竞争分析 | 第41-42页 |
3.2.3 竞合关系不稳原因分析 | 第42-43页 |
3.3 案例分析-以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联盟为例 | 第43-47页 |
3.3.1 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联盟的发展概况 | 第43-44页 |
3.3.2 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联盟成员的竞合关系 | 第44-46页 |
3.3.3 联盟竞合中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竞合关系调研分析 | 第48-64页 |
4.1 联盟实地调研概况 | 第48-54页 |
4.1.1 走访调研的初步认识 | 第48-50页 |
4.1.2 调查问卷收集与整理 | 第50-51页 |
4.1.3 影响成员关系的因素 | 第51-54页 |
4.2 基本数据统计分析 | 第54-62页 |
4.2.1 信度分析与效度讨论 | 第54-55页 |
4.2.2 因子分析 | 第55-61页 |
4.2.3 调查问卷分布图 | 第61页 |
4.2.4 数据分析的结论 | 第61-62页 |
4.3 调研分析结果的启示 | 第62-63页 |
4.3.1 走访调研的启示 | 第62页 |
4.3.2 数据分析的启示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有效竞合的建议 | 第64-69页 |
5.1 加大政府政策支持与引导 | 第64-66页 |
5.1.1 落实政策并制定联盟发展规划 | 第64-65页 |
5.1.2 增强行政与经济方面支持力度 | 第65页 |
5.1.3 积极建立有效的政府引导平台 | 第65-66页 |
5.2 恰当地选择联盟合作伙伴 | 第66-67页 |
5.2.1 寻找核心竞争力强的合作伙伴 | 第66-67页 |
5.2.2 实现联盟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 | 第67页 |
5.3 健全信任与风险控制机制 | 第67-68页 |
5.3.1 增强成员之间的信任 | 第67-68页 |
5.3.2 合理有效地规避风险 | 第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论文主要的结论 | 第69-70页 |
6.2 论文存在的不足 | 第70页 |
6.3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74-75页 |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