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

六朝以来致使义组合“V得”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5页
    0.1 问题的提出第9页
    0.2 研究现状第9-13页
        0.2.1 “得”的研究现状第9-12页
        0.2.2 致使范畴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0.3 理论方法及研究方法第13-14页
        0.3.1 理论方法第13页
        0.3.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0.4 语料来源第14-15页
第一章 “得”的发展脉络及语义呈现第15-23页
    1.1 发展脉络第15-18页
        1.1.1 词汇意义第15-16页
        1.1.2 语法意义第16-17页
        1.1.3 语法化第17-18页
    1.2 致使意义第18-22页
        1.2.1 语义依据第18-19页
        1.2.2 语义特性第19页
        1.2.3 语义来源第19-21页
        1.2.4 后续发展第21-22页
    1.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使得”的成词路径分析第23-29页
    2.1 词汇化第23-27页
        2.1.1 线性序列上“使”“得”共现的语义分布第23-26页
        2.1.2 跨层结构“使得”的词汇化第26-27页
    2.2 同义复合第27-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致使”义组合“V得”的历时呈现第29-41页
    3.1 致得第29-32页
        3.1.1 “致得”的语义呈现及历时分布第29-31页
        3.1.2 “致得”的结构定性第31-32页
        3.1.3 “致得”的语义发展及现状第32页
    3.2 令得第32-35页
        3.2.1 “令得”的语义呈现及历时分布第32-34页
        3.2.2 “令得”的结构定性第34页
        3.2.3 “令得”的语义发展及现状第34-35页
    3.3 直得第35-38页
        3.3.1 “直得”的语义呈现及历时分布第35-37页
        3.3.2 “直得”的结构定性第37页
        3.3.3 “直得”的语义发展及现状第37-38页
    3.4 感得第38-39页
        3.4.1 “感得”的语义呈现及历时分布第38-39页
        3.4.2 “感得”的结构定性第39页
        3.4.3 “感得”的语义发展及现状第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现代汉语方言中的“V得”第41-46页
    4.1 方言中“把”语义的历时发展第41-43页
        4.1.1 “把”给予义的发展第41-42页
        4.1.2 “把”被动义的发展第42-43页
    4.2 “把得”的表义特点第43-45页
        4.2.1 “把得”的表义特点第43-44页
        4.2.2 “得”的词内词外第44-45页
    4.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结语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K-5汉语教学模式探究--以美国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K-5汉语项目为例
下一篇:等离子体转化甲烷之实验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