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引言 | 第7-14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7页 |
| 二、研究综述 | 第7-11页 |
| 三、研究设想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概述 | 第14-28页 |
| 第一节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的内涵及特征 | 第14-18页 |
|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 第14-16页 |
| 二、教学反思的基本特征 | 第16-18页 |
| 第二节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的内容 | 第18-25页 |
| 一、对教材运用的反思 | 第18-20页 |
| 二、对教师教学的反思 | 第20-23页 |
| 三、对学生学习的反思 | 第23-24页 |
| 四、对阅读教学评价的反思 | 第24-25页 |
| 第三节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的意义 | 第25-28页 |
| 一、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 | 第25页 |
| 二、促进语文教师自我提升和发展 | 第25-26页 |
| 三、适应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 | 第26-27页 |
| 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益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语文教学反思现状调查分析 | 第28-39页 |
| 第一节 现状调查 | 第28-37页 |
| 一、调查简介 | 第28-30页 |
| 二、数据统计 | 第30-37页 |
| 第二节 问题探因 | 第37-39页 |
| 一、存在问题 | 第37页 |
| 二、成因分析 | 第37-39页 |
| 第三章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策略探究 | 第39-46页 |
| 第一节 教材运用反思策略 | 第39-40页 |
| 一、教材处理与教学目标的契合程度 | 第39页 |
| 二、教材运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第二节 教学实施反思策略 | 第40-42页 |
| 一、教学理念的渗透性 | 第40-41页 |
| 二、教学过程的有序性 | 第41-42页 |
| 三、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 第42页 |
| 第三节 学生学习反思策略 | 第42-45页 |
| 一、学习情感的调动 | 第42-43页 |
| 二、学习过程的调控 | 第43-44页 |
| 三、学习方式的运用 | 第44页 |
| 四、学习结果的强化 | 第44-45页 |
| 第四节 教学评价反思策略 | 第45-46页 |
| 一、教学评价内容的针对性 | 第45页 |
| 二、不同评价方式的有效性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实施保证 | 第46-47页 |
| 第一节 影响因素 | 第46-47页 |
| 一、时间因素 | 第46页 |
| 二、社会环境因素 | 第46页 |
| 三、个体因素 | 第46-47页 |
| 第二节 实施建议 | 第47页 |
| 创造有利于反思的外部环境 | 第47-49页 |
| 二、建立科学的教师管理制度 | 第47-48页 |
| 三、提高教师的自觉反思意识 | 第48-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附录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