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 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 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 2.3 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总结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理论分析、制度背景及假设提出 | 第21-29页 |
| 3.1 有效市场理论 | 第21-24页 |
| 3.1.1 有效市场假说的发展 | 第21页 |
| 3.1.2 有效市场的三种形式 | 第21-22页 |
| 3.1.3 有效市场假说关于投资者行为的基本假设 | 第22-23页 |
| 3.1.4 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 | 第23-24页 |
| 3.2 产权性质 | 第24-27页 |
| 3.3 机构投资者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实证分析和检验 | 第29-53页 |
| 4.1 变量的计算及定义 | 第29-31页 |
| 4.1.1 会计应计 | 第29页 |
| 4.1.2 累计超额收益 | 第29-30页 |
| 4.1.3 产权性质 | 第30页 |
| 4.1.4 机构持股 | 第30-31页 |
| 4.2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 4.3 基本统计分析 | 第32-35页 |
| 4.3.1 描述性统计 | 第32-33页 |
| 4.3.2 相关性分析 | 第33-35页 |
| 4.4 盈余、现金流量、会计应计的持续性和定价能力分析 | 第35-37页 |
| 4.5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会计应计持续性水平不同的检验 | 第37-38页 |
| 4.6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会计应计定价偏差不同的检验 | 第38-43页 |
| 4.6.1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会计应计被错误定价的程度不同 | 第38-40页 |
| 4.6.2 基于会计应计大小和产权性质两个维度构造套利策略 | 第40-43页 |
| 4.7 产权性质不同,机构持股高低对会计应计定价偏差的影响程度不同的检验 | 第43-49页 |
| 4.8 稳健性检验 | 第49-53页 |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第53-56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 5.2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54页 |
| 5.3 研究展望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