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发动机(推进系统)论文--发动机附件系统论文

预旋系统温降及功耗特性的数值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符号说明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预旋系统简介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预旋系统工作原理第15-27页
    2.1 预旋系统设计参数与设计目标第15-17页
        2.1.1 进口边界条件第15页
        2.1.2 出口边界条件第15-16页
        2.1.3 其他参数第16-17页
        2.1.4 设计目标第17页
    2.2 变量定义第17-20页
        2.2.1 旋转比第17页
        2.2.2 流量系数第17-18页
        2.2.3 相对总温与系统温降第18-19页
        2.2.4 温降系数第19页
        2.2.5 功耗第19-20页
    2.3 理论分析第20-27页
        2.3.1 预旋系统温降的实现第20-22页
        2.3.2 预旋系统温降与功耗的关系第22-23页
        2.3.3 理想温降与理想功耗第23-24页
        2.3.4 熵增的影响第24-27页
第三章 预旋系统温降与功耗特性第27-43页
    3.1 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第27-31页
        3.1.1 计算模型第27-28页
        3.1.2 计算网格第28-30页
        3.1.3 计算方法与边界条件第30-31页
    3.2 流场分析第31-35页
        3.2.1 旋转比分布第31-33页
        3.2.2 压力分布第33-34页
        3.2.3 流量系数第34-35页
    3.3 熵增分析第35-36页
    3.4 系统功耗分析第36-39页
    3.5 温降分析第39-40页
    3.6 温降与功耗对应关系验证第40页
    3.7 小结第40-43页
第四章 预旋系统的优化第43-63页
    4.1 直孔长叶轮模型第43-50页
        4.1.1 改进措施介绍第43-44页
        4.1.2 流场分析第44-48页
        4.1.3 功耗与温降分析第48-50页
    4.2 斜孔短叶轮模型第50-56页
        4.2.1 改进措施介绍第50-51页
        4.2.2 流场分析第51-54页
        4.2.3 功耗与温降分析第54-56页
    4.3 高位模型第56-61页
        4.3.1 模型介绍第56-57页
        4.3.2 流动特性第57-59页
        4.3.3 功耗及温降特性第59-61页
    4.4 小结第61-6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5.1 总结第63-64页
    5.2 进一步工作建议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发表论文第69-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审计师质量对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
下一篇:产权性质、机构持股与应计异象--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