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0-11页 |
1.3 文本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2.1 《内经》英译研究的现状 | 第12-15页 |
2.1.1 单译本研究 | 第12-13页 |
2.1.2 两译本对比研究 | 第13-14页 |
2.1.3 三个及三个以上译本对比研究 | 第14页 |
2.1.4 目前研究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2.2 翻译批评理论介绍 | 第15-16页 |
2.2.1 翻译普遍特征 | 第15页 |
2.2.4 翻译批评原则 | 第15-16页 |
2.2.5 翻译批评方法与步骤 | 第16页 |
2.2.6 目前翻译批评研究的趋向 | 第16页 |
2.3 翻译批评与语料库 | 第16-18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3.1 译本选择 | 第18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3.3 课题研究软件简介和操作方法 | 第18-23页 |
3.3.1 利用ABBYY Finereader 12软件收集语料 | 第18-19页 |
3.3.2 利用EditPlus 4.0软件进行语料的预处理并统计译本的可读性 | 第19页 |
3.3.3 利用UltraEdit 4-bit软件辅助实施中英文句子对和标注 | 第19-20页 |
3.3.4 利用AntConc 3.4.3w软件对单语语料库进行检索和分析 | 第20-21页 |
3.3.5 利用ParaConc Demo软件对平行语料库进行检索 | 第21页 |
3.3.6 利用Free CLAWS WWW Tagger软件对译文文本进行语法标注 | 第21页 |
3.3.7 利用Wmatrix软件对译文文本进行语义标注 | 第21-23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23-50页 |
4.1 《内经》三种译本语料库检索数据研究 | 第23-48页 |
4.1.1 词频特征 | 第23-25页 |
4.1.2 词汇特征 | 第25-27页 |
4.1.2.1 词汇密度 | 第25-26页 |
4.1.2.2 频率参数 | 第26-27页 |
4.1.2.3 类符/形符比与平均句长 | 第27页 |
4.1.3 词块特征 | 第27-32页 |
4.1.3.1 词块表征 | 第27-31页 |
4.1.3.2 词块功能 | 第31-32页 |
4.1.4 句对特征 | 第32-33页 |
4.1.4.1 句对分类 | 第32-33页 |
4.1.4.2 句对特征 | 第33页 |
4.1.5 主题性特征 | 第33-40页 |
4.1.5.1 主题词 | 第33-36页 |
4.1.5.2 主题语义域 | 第36-40页 |
4.1.6 中医术语翻译特征 | 第40-48页 |
4.1.6.1 中医阴阳学说术语翻译 | 第40-41页 |
4.1.6.2 中医藏象学说术语翻译 | 第41-42页 |
4.1.6.3 中医五行学说术语翻译 | 第42-43页 |
4.1.6.4 中医术语翻译 | 第43-44页 |
4.1.6.5 中医诊法术语翻译 | 第44-45页 |
4.1.6.6 中药方剂术语翻译 | 第45-47页 |
4.1.6.7 中医养生康复、五运六气术语翻译 | 第47-48页 |
4.2 讨论 | 第48-50页 |
4.2.1 翻译批评译本普遍特征 | 第48页 |
4.2.1.1 译本显化与隐化特征 | 第48页 |
4.2.1.2 译本简化与范化特征 | 第48页 |
4.2.2 翻译批评译者主体性 | 第48-49页 |
4.2.2.1 译者身份、国籍背景和翻译目的 | 第48页 |
4.2.2.2 译者翻译策略的运用 | 第48-49页 |
4.2.3 翻译批评读者主体性 | 第49-50页 |
4.2.3.1 读者主体对译者主体翻译策略运用的制约 | 第49页 |
4.2.3.2 读者主体对译文文本的解读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研究总结 | 第50-53页 |
5.1 结论 | 第50-52页 |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2页 |
5.3 后续研究设想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