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8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现状 | 第8-15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8-10页 |
1.2.2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3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理论基础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语料来源和内容安排 | 第16-18页 |
1.4.1 语料来源 | 第16页 |
1.4.2 内容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从副词重叠到重叠式副词 | 第18-30页 |
2.1 概论 | 第18页 |
2.2“恰恰”的发展与演变历程 | 第18-23页 |
2.2.1 引言 | 第18-19页 |
2.2.2 从形容词“恰”到副词“恰” | 第19-20页 |
2.2.3 从单音节副词“恰”到重叠式副词“恰恰” | 第20-22页 |
2.2.4 语气副词“恰恰”的进一步发展 | 第22页 |
2.2.5 结语 | 第22-23页 |
2.3“刚刚”的来源与演变 | 第23-28页 |
2.3.1 引言 | 第23页 |
2.3.2 从单音节形容词“刚”到单音节副词“刚” | 第23-25页 |
2.3.3 从单音节副词“刚”到程度副词“刚刚” | 第25-26页 |
2.3.4 从程度副词“刚刚”到时间副词“刚刚” | 第26-27页 |
2.3.5 副词“刚刚”的进一步发展 | 第27-28页 |
2.3.6 结语 | 第28页 |
2.4 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从形容词重叠到重叠式副词 | 第30-54页 |
3.1 概论 | 第30页 |
3.2“好好”的来源与演变 | 第30-39页 |
3.2.1 引言 | 第30页 |
3.2.2“好好”的历史来源 | 第30-31页 |
3.2.3 从单音节形容词“好”到重叠式形容词“好好” | 第31-32页 |
3.2.4 从状态形容词“好好”到情态副词“好好” | 第32-34页 |
3.2.5“好好”功能的进一步扩展 | 第34-38页 |
3.2.6 结语 | 第38-39页 |
3.3“微微”的发展演变历程 | 第39-46页 |
3.3.1 引言 | 第39页 |
3.3.2 从单音节形容词“微”到重叠式形容词“微微” | 第39-40页 |
3.3.3 从重叠式形容词“微微”到程度副词“微微” | 第40-41页 |
3.3.4 程度副词“微微”功能的进一步扩展 | 第41-44页 |
3.3.5“微微”的进一步发展 | 第44-45页 |
3.3.6 结语 | 第45-46页 |
3.4“悄悄”的发展演变历程 | 第46-52页 |
3.4.1 引言 | 第46页 |
3.4.2 从单音节形容词“悄”到双音节形容词“悄悄” | 第46-47页 |
3.4.3 从形容词“悄悄”到情态副词“悄悄” | 第47-48页 |
3.4.4 副词“悄悄”的进一步发展 | 第48-49页 |
3.4.5 现代汉语中的“悄悄” | 第49-52页 |
3.4.6 结语 | 第52页 |
3.5 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从动词重叠到重叠式副词 | 第54-67页 |
4.1 概论 | 第54页 |
4.2“往往”的历时演变 | 第54-59页 |
4.2.1 引言 | 第54-55页 |
4.2.2 从单音节动词“往”到动词重叠“往往” | 第55-56页 |
4.2.3 从动词重叠“往往”到重叠式副词“往往” | 第56-58页 |
4.2.4 现代汉语中的“往往” | 第58-59页 |
4.2.5 结语 | 第59页 |
4.3“偷偷”的来源与演变 | 第59-65页 |
4.3.1 引言 | 第59页 |
4.3.2 从单音节“偷”到动词重叠“偷偷” | 第59-62页 |
4.3.3 从动词重叠“偷偷”到重叠式副词“偷偷” | 第62-63页 |
4.3.4 现代汉语中的“偷偷” | 第63-65页 |
4.3.5 结语 | 第65页 |
4.4 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从名、代、数、量词重叠到重叠式副词 | 第67-83页 |
5.1 概论 | 第67页 |
5.2“时时”的来源与演变 | 第67-72页 |
5.2.1 引言 | 第67页 |
5.2.2 从单音节名词“时”到名词重叠“时时” | 第67-68页 |
5.2.3 从名词重叠“时时”到频率副词“时时” | 第68-70页 |
5.2.4 现代汉语中的“时时” | 第70-72页 |
5.2.5 结语 | 第72页 |
5.3“万万”的发展演变历程 | 第72-77页 |
5.3.1 引言 | 第72-73页 |
5.3.2 从单音节数词“万”到双音节数词“万万” | 第73-74页 |
5.3.3 从数词“万万”到程度副词“万万” | 第74-75页 |
5.3.4 从程度副词“万万”到语气副词“万万” | 第75-77页 |
5.3.5 结语 | 第77页 |
5.4“双双”的来源与发展 | 第77-81页 |
5.4.1 引言 | 第77页 |
5.4.2 从单音节量词“双”到量词重叠“双双” | 第77-78页 |
5.4.3 从量词重叠“双双”到重叠式副词“双双” | 第78-80页 |
5.4.4“双双”的进一步发展 | 第80-81页 |
5.4.5 结语 | 第81页 |
5.5 小结 | 第81-83页 |
第6章 重叠式副词形成的动因和机制 | 第83-89页 |
6.1 引言 | 第83页 |
6.2 重叠式副词形成的动因 | 第83-87页 |
6.2.1 高频使用 | 第83页 |
6.2.2 句法拓展 | 第83-85页 |
6.2.3 语义变化 | 第85页 |
6.2.4 语用因素 | 第85-86页 |
6.2.5 其他因素 | 第86-87页 |
6.3 重叠式副词形成的机制 | 第87-88页 |
6.3.1 类推作用 | 第87页 |
6.3.2 重新分析 | 第87-88页 |
6.4 结语 | 第88-8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附录:现代汉语重叠式副词分类词表 | 第97-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