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理论论文

基于燃料特性与燃烧边界条件协同控制的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14-38页
    1.1 引言第14-16页
    1.2 内燃机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思路第16-21页
    1.3 内燃机高效清洁燃烧模式第21-30页
        1.3.1 传统燃烧模式及热效率影响因素第21-23页
        1.3.2 内燃机排气污染物生成机理及研究进展第23-27页
        1.3.3 内燃机新型燃烧模式的研究进展第27-30页
    1.4 基于燃料特性优化的高效清洁燃烧模式研究进展第30-35页
    1.5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工作内容第35-38页
第2章 试验研究平台建立及测试分析方法第38-52页
    2.1 试验用发动机及测控系统第38-39页
    2.2 发动机燃烧边界条件调控系统第39-44页
        2.2.1 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第39-42页
        2.2.2 燃烧分析系统及分析方法第42-43页
        2.2.3 废气再循环流量及温度控制系统第43-44页
    2.3 发动机气态HC及颗粒物排放测量分析平台第44-50页
        2.3.1 排气颗粒物稀释采样系统第45页
        2.3.2 发动机排气二级稀释系统第45-47页
        2.3.3 排气单循环采样系统第47-48页
        2.3.4 排气颗粒物成分分析系统第48-50页
    2.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3章 燃烧边界条件及燃料特性对燃烧及排放影响的基础研究第52-76页
    3.1 燃油喷射条件对燃烧及排放的影响规律分析第52-60页
        3.1.1 燃油喷射时刻及喷射压力对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第52-57页
        3.1.2 不同燃油喷射参数下超细颗粒物排放特性第57-60页
    3.2 燃油喷射条件与再循环废气协同控制对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第60-67页
        3.2.1 燃烧相位协同EGR对发动机排放及经济性的影响第60-63页
        3.2.2 再循环废气温度对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第63-64页
        3.2.3 再循环废气量及温度对超细微粒排放特性的影响第64-67页
    3.3 燃料核心理化特性参数对燃烧及排放影响规律探讨第67-74页
        3.3.1 燃料着火性对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第69-71页
        3.3.2 燃料挥发性对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第71-74页
    3.4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4章 利用宽馏程燃料实现压燃式发动机预混合燃烧模式探索研究第76-106页
    4.1 发动机燃用宽馏程燃料燃烧及排放特性分析第76-87页
        4.1.1 宽馏程燃料组分对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第77-80页
        4.1.2 不同CA50下燃用宽馏程燃料热效率评价第80-82页
        4.1.3 发动机燃用宽馏程燃料实现预混合燃烧的负荷范围第82-87页
    4.2 宽馏程燃料发动机排气气态HC成分及颗粒物排放特征分析第87-95页
        4.2.1 宽馏程燃料对排气气态HC成分的影响第87-90页
        4.2.2 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分析第90-92页
        4.2.3 排气颗粒物成分的影响分析第92-95页
    4.3 基于宽馏程燃料与燃烧边界条件协同控制的燃烧过程优化第95-103页
        4.3.1 EGR及喷油压力对宽馏程燃料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第95-98页
        4.3.2 两段喷射模式对燃烧及排放的改善潜力第98-103页
    4.4 本章小结第103-106页
第5章 宽馏程燃料喷雾特性分析及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机理第106-124页
    5.1 定容喷雾试验系统设计第106-109页
        5.1.1 定容喷雾试验装置设计第106-107页
        5.1.2 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第107-108页
        5.1.3 高速成像系统第108-109页
    5.2 定容器中燃料喷雾特性研究第109-112页
        5.2.1 环境背压的影响第109-110页
        5.2.2 喷油器喷孔直径的影响第110-111页
        5.2.3 宽馏程燃料喷雾特性试验研究第111-112页
    5.3 燃料特性及燃烧边界条件对燃烧及排放物生成影响的模拟分析第112-121页
        5.3.1 燃烧过程数值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第112-113页
        5.3.2 计算初始边界条件的设定及模型验证第113-115页
        5.3.3 燃料组分对缸内混合气形成及排放物生成的影响第115-117页
        5.3.4 宽馏程燃料燃烧过程主要组分的变化历程第117-118页
        5.3.5 宽馏程燃料与燃烧边界条件协同控制对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第118-121页
    5.4 本章小结第121-124页
第6章 宽馏程燃料对瞬变过程燃烧及排放影响评价第124-138页
    6.1 试验研究方案第124-125页
    6.2 瞬变过程加载速率对瞬变过程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第125-127页
        6.2.1 加载速率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第125-126页
        6.2.2 加载速率对排放特性的影响第126-127页
    6.3 EGR对瞬变过程燃烧及排放的影响第127-129页
    6.4 宽馏程燃料预混合燃烧瞬变工况排放特性第129-133页
        6.4.1 排气烟度及NOx排放特性第129-131页
        6.4.2 超细微粒数量排放特性第131-133页
    6.5 宽馏程燃料瞬变工况HC排放特性分析第133-136页
    6.6 本章小结第136-138页
第7章 全文总结及未来工作展望第138-142页
    7.1 全文总结第138-140页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140-141页
    7.3 工作展望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52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152-156页
致谢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2B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研究
下一篇:公司跨界创业的战略选择研究--基于合法性与资源配置的双重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