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文言文导学策略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21页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第9-12页
  一、理论意义第9-11页
  二、现实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选题的研究现状第12-19页
  一、围绕试题分析及命题走向来探究文言文学习的应对策略第15-16页
  二、从教法和学法的角度来研究文言文教学策略第16-17页
  三、从文言文的“言”着手,本着解决文言文理解方面的教学策略第17-18页
  四、从“学案导学”的角度来研究具体的教学策略第18-19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9-21页
  一、研究方法第19-20页
   (一)文献研究法第19-20页
   (二)统计分析法第20页
   (三)案例研究法第20页
  二、研究思路第20-21页
第一章 文言文导学策略的内涵和理论依据第21-30页
 第一节 导学策略和文言文导学策略的内涵第21-25页
  一、导学策略第21-23页
  二、文言文导学策略第23-25页
 第二节 文言文导学策略的理论依据第25-30页
  一、认知学习理论第25-27页
  二、建构主义理论第27-29页
  三、启发式学习理论第29-30页
第二章 中学文言文教学及导学策略的价值和作用第30-42页
 第一节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第30-35页
 第二节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特征第35-39页
 第三节 导学策略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第39-42页
  一、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39-40页
  二、养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40页
  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第40-42页
第三章 导学策略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现状调查第42-60页
 第一节 调查目的和对象第42页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说明第42-44页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第42-43页
   (一)信度第42-43页
   (二)效度第43页
   (三)难度第43页
   (四)区分度第43页
  二、调查问卷说明第43-44页
 第三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44-60页
  一、基于变量的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第44-48页
   (一)年级第44-46页
   (二)性别第46-48页
  二、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第48-57页
   (一)课前学案导学策略的运用现状第48-51页
   (二)课中深入导学策略的运用现状第51-54页
   (三)课后评价导学策略的运用现状第54-57页
  三、调查相关结论分析第57-60页
第四章 中学文言文导学策略的原则和具体实施第60-84页
 第一节 中学文言文导学策略的原则第60-62页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第60-61页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第61页
  三、启发性原则第61-62页
 第二节 中学文言文导学策略的具体实施第62-84页
  一、古诗词导学策略第62-69页
   (一)课前巧设情境,引导并激发学生情感第63-64页
   (二)课中深入导学第64-66页
   (三)课后评价导学第66-69页
  二、古代散文导学策略第69-84页
   (一)课前学案导学第70-72页
   (二)课中深入导学第72-79页
   (三)课后评价导学第79-84页
结论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附录第89-93页
致谢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胡瑗的语文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的研究
下一篇: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