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初中阶段校本课程“1+1”模式的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一、 绪论第9-15页
 (一) 选题依据第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1页
  1. 提高校本课程理论水平第9-10页
  2.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第10页
  3. 提升资源育人效益第10页
  4. 促进“1+1”模式的发展第10-11页
 (三) 概念界定第11-12页
  1. 校本课程第11页
  2. 校本课程管理第11-12页
  3. “1+1”模式第12页
 (四)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页
 (五) 研究思路第13-15页
  1. 研究阶段第13-14页
  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二、 东营校本课程“1+1”模式管理现状及问题第15-27页
 (一) 东营校本课程“1+1”模式概述第15-18页
  1. 东营校本课程“1+1”模式发展阶段第15-16页
  2. 东营校本课程“1+1”模式经验第16-18页
 (二) 东营校本课程“1+1”模式现状调查与存在问题第18-22页
  1. 问卷设计思路与对象选择第18页
  2. 调查信息呈现第18-22页
 (三) 东营校本课程“1+1”模式管理的问题第22-27页
  1. 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第22-23页
  2. 管理主体面临的问题第23-25页
  3.管理客体(学生)面临的问题第25-27页
三、 初中阶段校本课程“1+1”模式管理中问题成因探究第27-35页
 (一)领导者对校本课程“1+1”模式管理的影响第27-29页
  1. 领导者是校本课程的决策者、领导者第27页
  2. 领导者是校本课程实施的推动者第27-28页
  3. 领导者是资源利用的协调者第28-29页
 (二) 教师对校本课程“1+1”模式管理的影响第29-31页
  1. 教师思想意识决定课程的高度第29页
  2. 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课程的深度第29-30页
  3. 教师的合作能力决定校本课程的广度第30-31页
 (三) 学生、家庭对校本课程“1+1”模式的影响第31-33页
  1. 学生因素第31-32页
  2. 家长因素第32-33页
 (四) 资源育人功能对校本“1+1”模式的影响第33-35页
  1. 学校内部现有资源对校本课程“1+1”模式的影响第33页
  2. 区域资源对校本课程“1+1”的影响第33-35页
四、 提升初中阶段校本课程“1+1”模式管理水平的策略选择第35-46页
 (一) 助推教师成长策略第35-37页
  1. 校长引领,专家带动第35-36页
  2. 加大“1+1”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第36-37页
 (二) 评价机制利用策略第37-43页
  1. 改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第37-41页
  2. 改善外部激励机制第41-43页
 (三)资源与课程开发的整合策略第43-46页
  1. 学校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第43-44页
  2. 区域资源的整合利用第44-46页
五、 总结与展望第46-47页
 (一) 研究结论第46页
 (二)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6-47页
注释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附录第50-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模式研究
下一篇:美国中学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