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7-18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 ·人力资源开发 | 第18页 |
|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 第18-19页 |
| ·离退休干部人力资源开发 | 第19-20页 |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 ·积极老年理论 | 第20页 |
| ·需要层次理论 | 第20-22页 |
| ·老年资源论 | 第22-23页 |
| 第3章 离退休干部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23-26页 |
| ·离退休干部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 第23页 |
| ·实现离退休干部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 | 第23页 |
| ·丰富离退休干部晚年生活的现实需要 | 第23-24页 |
| ·离退休干部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 第24-26页 |
| ·老年人的自身潜能为其开发提供基础 | 第24页 |
|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其开发提供新的机遇 | 第24-25页 |
| ·科技的进步为其开发开拓新的空间 | 第25页 |
| ·社会的需求为其开发提供动力 | 第25-26页 |
| 第4章 菏泽市离退休干部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情况 | 第26-31页 |
| ·菏泽市离退休干部人力资源现状和特点 | 第26-28页 |
| ·离退休干部队伍日益壮大 | 第26页 |
| ·离退休干部独特优势明显 | 第26-27页 |
| ·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领域广泛 | 第27-28页 |
| ·离退休干部具有奉献社会的强烈愿望 | 第28页 |
| ·菏泽市离退休干部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做法 | 第28-31页 |
| ·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人才信息库,纳入网络管理 | 第28-29页 |
| ·搭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平台 | 第29页 |
| ·加强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 | 第29页 |
| ·坚持离退休干部分类有效开发 | 第29-30页 |
| ·积极发展老年教育 | 第30-31页 |
| 第5章 菏泽市离退休干部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31-36页 |
| ·思想观念不适应 | 第31-32页 |
| ·开发机制不健全 | 第32页 |
| ·组织平台不足 | 第32-33页 |
| ·政策措施不完善 | 第33-34页 |
| ·老干部工作发展不平衡 | 第34页 |
| ·自我意识不强烈 | 第34-36页 |
| 第6章 菏泽市离退休干部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 第36-45页 |
| ·树立离退休干部人力资源开发新理念 | 第36-37页 |
| ·提高对离退休干部人力资源开发的认识 | 第36-37页 |
| ·做好离退休干部人力资源开发宣传推广工作 | 第37页 |
| ·构建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 | 第37-41页 |
| ·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 第37-39页 |
| ·规范离退休干部人才开发政策法规 | 第39-41页 |
| ·完善离退休干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 第41-42页 |
| ·加大离退休干部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 第41页 |
| ·转变离退休干部工作重养轻为的局面 | 第41-42页 |
| ·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机制 | 第42页 |
| ·挖掘离退休干部人力资源自身潜力 | 第42-45页 |
| ·强化离退休干部自我开发意识 | 第42-43页 |
| ·发展老年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 第43-44页 |
| ·积极开展离退休干部文娱活动 | 第44-45页 |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 注释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