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A的知识员工激励因素与敬业度关系研究--以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知识员工激励问题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员工敬业度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20-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第21-22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2-24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30页 |
·理性行为理论 | 第24-26页 |
·TRA 理论模型 | 第24-25页 |
·TRA 理论应用 | 第25-26页 |
·激励理论 | 第26-30页 |
·外生激励 | 第28页 |
·内生激励 | 第28-29页 |
·内生激励与外生激励的拥挤效应 | 第29-30页 |
3 因素设计与模型建立 | 第30-41页 |
·概念界定 | 第30-34页 |
·电子设备制造业知识员工界定 | 第30页 |
·内生激励因素界定 | 第30-31页 |
·外生激励因素界定 | 第31-34页 |
·激励因素设计 | 第34-37页 |
·员工访谈 | 第35-36页 |
·知识员工激励因素选取 | 第36-37页 |
·敬业度量表设计 | 第37-38页 |
·员工提升敬业度的态度量表 | 第37-38页 |
·员工提升敬业度的主观规范量表 | 第38页 |
·员工提升敬业度的意愿量表 | 第38页 |
·研究假设与研究模型 | 第38-41页 |
4 问卷发放与数据统计 | 第41-49页 |
·问卷设计与发放 | 第41-42页 |
·问卷结构 | 第41页 |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41-42页 |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42-46页 |
·个人基本信息 | 第42-44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44页 |
·激励因素关注度 | 第44-46页 |
·基于职业生涯阶段知识员工方差分析 | 第46-49页 |
5 实证研究 | 第49-60页 |
·信度分析 | 第49-50页 |
·效度分析 | 第50页 |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0-52页 |
·相关分析 | 第52-55页 |
·内生激励因素与敬业度态度相关分析 | 第53-54页 |
·外生激励因素与敬业度主观规范相关分析 | 第54-55页 |
·内外生激励因素拥挤效应检验 | 第55-60页 |
·期望的物质奖励调节效应检验 | 第55-56页 |
·期望的非物质奖励调节效应检验 | 第56-58页 |
·假设验证 | 第58-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0-62页 |
·本文的局限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