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7页 |
| (一)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三) 研究价值 | 第14-15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五) 语料选取 | 第15-17页 |
| 一、“睡眠”、“清醒”义常用动词的历时描写 | 第17-53页 |
| (一) 先秦时期“睡眠”义和“清醒”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17-24页 |
| 1. 先秦时期“睡眠”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17-21页 |
| 2. 先秦时期“清醒”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21-24页 |
| (二) 两汉时期“睡眠”义和“清醒”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24-31页 |
| 1. 两汉时期“睡眠”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25-28页 |
| 2. 两汉时期“清醒”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28-31页 |
| (三) 魏晋六朝时期“睡眠”义和“清醒”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31-35页 |
| 1. 魏晋六朝时期“睡眠”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31-33页 |
| 2. 魏晋六朝时期“清醒”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33-35页 |
| (四) 隋唐时期“睡眠”义和“清醒”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35-40页 |
| 1. 隋唐时期“睡眠”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36-37页 |
| 2. 隋唐时期“清醒”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37-40页 |
| (五) 五代宋元时期“睡眠”义和“清醒”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40-44页 |
| 1. 五代宋元时期“睡眠”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40-42页 |
| 2. 五代宋元时期“清醒”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42-44页 |
| (六) 明清时期“睡眠”义和“清醒”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44-49页 |
| 1. 明清时期“睡眠”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44-47页 |
| 2. 明清时期“清醒”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47-49页 |
| (七) 现代汉语“睡眠”义和“清醒”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49-53页 |
| 1. 现代汉语“睡眠”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50-51页 |
| 2. 现代汉语“清醒”义常用动词的使用情况 | 第51-53页 |
| 二、“睡眠”、“清醒”义常用动词的历时解释 | 第53-63页 |
| (一) 表“睡眠”、“清醒”的概念是怎样改变名称的 | 第53-55页 |
| (二) 与“睡眠”、“清醒”义相关的几个词是怎样改变意义的 | 第55-63页 |
| 三、“睡眠”、“清醒”义常用动词的演变特点和演变原因 | 第63-72页 |
| (一) “睡眠”、“清醒”义常用动词的演变特点 | 第63-67页 |
| 1. 衍生性演变 | 第63-65页 |
| (1) 扩展衍生 | 第63-64页 |
| (2) 合流统一 | 第64-65页 |
| 2. 交替性演变 | 第65-67页 |
| (1) 旧范畴消失、新范畴产生 | 第66页 |
| (2) 各个动词在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表示同一范畴的地位不同 | 第66-67页 |
| 3. 以“睡”和“醒”为核心动词由单音向复音化发展 | 第67页 |
| (二) “睡眠”、“清醒”义常用动词的演变原因 | 第67-72页 |
| 1. 认知原因 | 第68-70页 |
| (1) 认知角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 (2) 语言经济性原则的限制 | 第69-70页 |
| 2. 语言系统内语义特征的影响 | 第70-71页 |
| (1) 语义承载过重 | 第70页 |
| (2) 同义组合同化和聚合同化 | 第70-71页 |
| 3. 社会原因 | 第71-72页 |
| 结语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后记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