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论文

流动儿童人格特征及情绪的研究--以青海省民和县两所小学为例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1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第9-10页
     ·理论意义第9页
     ·实践意义第9-10页
   ·问题提出第10-1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1-23页
   ·核心概念第11-13页
     ·流动儿童第11页
     ·人格第11-12页
     ·孤独感第12页
     ·焦虑感第12-13页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3-17页
     ·人格理论基础第13-15页
     ·情绪理论基础第15-17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23页
     ·流动儿童的人格特征研究第17-19页
     ·流动儿童的情绪研究第19-21页
     ·人格与情绪的相关研究第21-23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23-27页
   ·研究内容第23页
   ·研究假设第23页
   ·研究方法第23-24页
     ·文献法第23页
     ·问卷法第23-24页
   ·研究工具第24-25页
     ·艾森克人格量表-儿童版第24页
     ·儿童孤独量表(CLS)第24页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第24-25页
   ·研究程序第25页
   ·研究被试第25-26页
   ·研究统计方法第26-27页
第四章 研究结果第27-43页
   ·流动儿童的人格特征及情绪的整体状况分析第27-39页
     ·流动儿童的人格特征分析第27-33页
     ·流动儿童的孤独感水平分析第33-35页
     ·流动儿童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第35-39页
   ·流动儿童人格特征、孤独感和状态与焦虑焦虑的相关分析第39-40页
   ·流动儿童人格特征、孤独感和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多元回归分析第40-43页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第43-47页
   ·流动儿童的人格特征分析第43-44页
   ·流动儿童的孤独感水平分析第44页
   ·流动儿童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分析第44-45页
   ·流动儿童人格特征与孤独感、状态特质和焦虑特质的关系分析第45-4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47-51页
   ·研究结论第47-48页
   ·建议第48-49页
     ·社会方面第48页
     ·学校方面第48-49页
     ·家庭方面第49页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49页
   ·对今后研究的展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附录第55-63页
致谢第63-64页
个人简历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海省高中留守儿童自尊、亲社会行为倾向与学业成就归因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拉卜楞寺馆藏历世慕木央文集研究